插畫風格化大師班培訓

用於開始(或突破)幾乎任何插圖風格的行之有效公式(4 節課)


   第2節課:風格探索指標設置   

你知道嗎?

插畫風格會一直飄忽不定,是因為你可能也不清楚自己到底要什麼。

還記得第1節課我提到尋找插畫風格就如同自我探索的旅程一樣,而一個千年不變的問題也會同樣的呈現在你的風格呈現上,那就是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不論你此刻是幾歲、現在是什麼職業、是什麼身份,但在這條路上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呢?一個怎麼樣的創作者呢?想要獲得什麼樣的體驗呢?有什麼未來打算嗎?這些都會極大影響著你如何探索自己與表達自己,而絕大多數的人會覺得茫然的原因也是因為你只專注在“好看”、“完美”這些屬於表面不夠具體化的目的上。如同如果你的人生所求是想做個不得罪的人,怕別人不喜歡你的人,那你永遠都不會敢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你如何能展現自己呢?所以你要做的事是把專注點放回“你”自己身上,你是一個怎麼樣的人,你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你需要大量觸及對於你自己對自己的了解,並且更深入更具體,你才有辦法清晰出那個你心中對自己樣子的輪廓。

而,這是有方法的,甚至是分階段性的,那就是了解什麼樣的因素是會影響著我們對自己風格的探索與定義,我稱之為風格探索指標

探索或你要找出一個答案本身就是一個科學實驗的過程,而科學實驗過程裡最在乎的就是要知道有哪些指標與變數會影響實驗的,而我們就是要去了解在風格上我們會被哪些指標與變數影響著。既然說是“變數”了,所以本身不是永恆的,也就是說風格本身是一個變數,會隨著一些變數因素的改變而變,所以在這我要先打破大家的一個認知是,風格並不是終身唯一的。就如同人的一生是會改變的,價值觀會變、狀態會變、環境會變、需求會變,一切都是變數。

然而,就算是如此,我們還是可以透過有效的探索公式設定,讓我們在探索時越來越清晰明確。


所以在這我要具體的說明風格到底是由什麼主要指標所組成的?答案依序是:你是誰、插畫基本元素、媒材、時期

這三個指標之間各自都有不同的變數會影響著。

1. 你是誰:這是一個風格形成的最最最核心之處,也是通常我們最容易模糊以及困惑的地方,但也是最需要深挖的地方,也是你真正最需要深耕的地方,而這裡面更包含著許多不同的變數,包含:你的個性、你的喜好、你的經歷、你的故事、你的專長、你有興趣的主題等等,這些變數會極大的影響著你圖畫紙上的呈現。

這裡我們舉一些簡單的例子:從個性來說,若你的個性現在是屬於比較嚴謹的人,那麼你的線條就會比較規矩,構圖與色彩就會比較保守,而若你希望在畫畫的展現上可以更揮灑點、自在點那麽這就是你想成為的狀態或是你喜歡的狀態,那麼你的練習就會是往這邊去延伸。也可以從你喜歡的主題例如:小孩、植物、伴侶、上班族等開始去找靈感與素材。但有許多時候或許你根本不太清楚你到底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又或者是你想重新開發你所不知道的,所以你從生活中的環境、事情、從自身的經歷與經驗去觀察和一個著手就會是最好做一個起點的方式,所以要做的就是不再把你和你的生活做一個斷開。又或者也可以從一個寫故事角度去創造一個角色的樣子,從一個第三方的角度去帶入,如果是這樣的人他們的世界與生活是什麼?

簡而言之,你是一個怎麼樣的人,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插畫家、創作者,你想透過你的創作表達出什麼才是重點。

這也是為何人們的風格是一個變數的原因,因為人的靈魂是會成長的,所以我們才會需要其他的指標再進一步去收斂。

而上面有提到關於自己的變數,若有不清楚的又或是很不確定的,那我們就可以透過在第1節課已提到的感官訓練的畫畫練習,去幫助我們自己更加深理解在畫畫時我們的感受度是什麼,喜歡什麼、又或是有什麼原來自己並不知道的那部分,而當我們的感官畫畫練習再帶入插畫基本要素時,你就會更聚焦的知道自己在插畫的哪些部分與面向有什麼不同的特質。

2. 插畫基本要素:包含線條、形狀、色彩、配置等等,所有能構成一個插畫的基本元素。這個指標一定要搭配第1個指標一起使用才有意義,若沒有,你其實在畫畫時會不清楚你到底可以從哪一個部分帶入你自己的想法,去從哪裡開始創造出你自己的差異性。又或是你會發現你畫出來的東西或許很美、也或許比例很好,但就是不知道哪裡不喜歡,因為你只是在畫,並沒有把你自己的感覺融入。

例如:光是線條就可以有很多種不同表達方式,有非常利索的、有非常柔軟的、有非常奔放的、有快和慢的、也有歪來歪去的等等,不同表達代表著不同的情境、心情、狀態又或者是你的個性,這些差異性都會呈現出你的個人性,而你不會只是停留在我的線畫的好不直的焦點上,因為重點並不是線條直才對,而是你想表達出什麼感覺。

所有你看得到的插畫基本元素都是創作者為了更好的詮釋以及很好的溝通出自己想法的表達呈現,不單單只是你以為的對不對而已。

其他例子也是一樣的,比如配色的選擇有偏完全寫實的表達、有偏視覺強烈度明顯的對比色、有偏和諧的顏色或冷暖色調等等的,同理上述,怎麼樣的搭配都是沒有對錯,只有你想怎麼詮釋來達成你的目的而已。

因此你會需要知道插畫有哪些基本要素,並且有什麼不同的詮釋方式來與你做有默契的結合,這部分我們會在第4節課講如何做插畫基本要素的部位式練習。

3.媒材:是大家最熟悉,也是最顯而易介的指標,包含著媒材特性、媒材用法、媒材示現、媒材品牌等變數。媒材是工具,同時也有自己的個性與特質,所以當我們完成第1個指標打開自己、探索自己、認識自己,並且也完成第2個指標瞭解了自己在不同插畫要素的表達方式,接著我們就要更深入去認識媒材、熟悉媒材,找到契合的媒材,甚至可以改造我們的媒材,根據你的狀態去調整媒材的使用方式,那麼這樣呈現出來的畫面表達也會更有你個性。

所以在風格成形的過程,媒材並不是第一個最重要的,畫出什麼東西也不是,而是你正在進行一個由內至外整合的過程。

這也是很多人都會遇到明明嘗試過很多媒材,但....,卻無法從這些練習媒材中去探索到自己風格,甚至很多人會越畫越失去初心的最大的原因。因為大家練習方式是跟著某一個對象的風格去模仿,但你並不是真的從原理上去理解下的模仿,基本上那不是你,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強背公式的感覺,所以無法舉一反三是很正常的。

舉個例子,尋找插畫“風格”,如同學語言一樣,很多人都想說的一口流利的英文,但他的學習方式是狂背單字,甚至默寫單字,用這樣的方式去學語言,不敢講也沒有浸泡在一個環境裡,那你只是用腦子記,然而你的聽力和表達力上的感官敏銳度卻沒有同步提升,那這份知識永遠無法成為融入在你的身體裡。所以我們才說要學會一個語言,最重要的一件事根本不是先把英文字典拿出來狂背,而是先聽習慣,讓身體狀態調整在一個習慣接受這個資訊的頻道裡,然後再去模仿說出來,為了能說出更好有邏輯的句子,這時候再去背單字學語法才會事半功倍,甚至為了因應不同情況可以去學商業型溝通、日常表達、語言的藝術等等,層層的遞進,而我們每個人類在寶寶階段時都是這樣自然而然學來的。

同理,在畫畫的這條路徑上是一模一樣的概念,不是要先學如何畫完美的素描,而是要先學如何用你的眼睛、手以及感受力,讓自己能依照最自然的身體狀態畫出東西來,為了能畫出更有意義性、故事性、創意性、美感性等等的圖,這時我們再去學插畫的線條、形狀、配色、構圖、編排、設計等等才會是能舉一反三的,因為你是真正去理解原理,而不是遇到變化時就無法思考了,也無法有創造性。

而很遺憾的事,在很多的傳統我們認知的美術科班的體制內教育系統下,很少關注在這個部分的感官訓練與練習,因為這些教育下的培訓規劃都是以讓大家可以學完後可以很輕易得獎或直接立馬開始量產與生產,目的並不是讓你有“個人性”與”創造性“的鍛鍊。

絕大多數的人在插畫風格上都想做自己,但你的認知與學習方式卻還是停留在製造一個複製品的行動流程上。

所以我才會把媒材的重要性擺在後面,它很重要,但在學習如何開發一個明確插畫風格上,它不是最先與最重要的因素,如何用“你”自己才是。

4. 時期:而這個是所有變數裡最容易忽略的指標,時期包含著你的學習階段、你的人生階段、你的階段目標需求、時間長度等等的變數,對於自己的理解程度與插畫表達的熟悉度,又或是剛好遇到人生中某個經歷的時期,這個時間內為了滿足某種需求所產生出來的一種風格。前者比如:剛學插畫的人,你的插畫風格可能屬於還必較稚嫩或拘謹的狀態,所以插畫風格會跟著你一起成長。而學很久傳統畫畫的人,可能會比較偏向某種流派的藝術風格,你不能說這不是一種風格,但你只能說這個風格還未真正趨近於你完全整合的階段。

而後者的情況是,你現在人生正在發生一些新的人生經歷,也會直接影響你的風格,比如:畢卡索的藍色時期(因朋友離世的創作都以陰鬱的藍色)、粉色時期(鮮明、樂觀的橘、粉紅色系的馬戲團人們為主)以及黑人時期(受到黑人雕刻的感動,走向理性的、抽象的,將物體重新構成的組合)。從古至今在藝術領域中對畫風一直以來的創新與革新,都是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文化的改變,藝術家們才會跑出各種流派,而插畫家們也是一樣的,隨著你自身的背景與經歷,你對於不同事物的敏銳度會調整,甚至會有所創新。

因此你會發現不論是藝術家、插畫家、書法家、雕塑創作者等等,我們都會有階段性的喜好內容與風格,原因是為了滿足某種需求。這個需求可以是去滿足自我表達、可以是某個特定市場的供應需求、也可以是為了生存等等,但一個風格的出現勢必是因為有階段性的“需求”

所以指標1-3,就是以探索與整合為主,而最後的指標4就是真正的提煉與定位了。也就是在這個時間內你到底要用這個插畫風格幹嘛?會決定你到底要探索與整合到什麼程度。

比如:我還在初學者階段,我在這半年內想滿足的需求是如何很自在的畫出東西與創造出有故事性的圖,那在指標1-3的所有探索,我就會以這個需求去探索。那如果我是美術生,我想在這半年內自我突破,找回畫畫的初心,那我在指標1-3的所有探索都是以這個需求去探索。以此類推。


插畫風格公式

插畫風格公式=你是誰(你的個性、你的喜好、你的經歷、你的故事、你的專長、你有興趣的主題)+插畫基本元素(線條、形狀、色彩、配置)+媒材(媒材特性、媒材用法、媒材示現、媒材品牌)+時期(你的學習階段、你的人生階段、你的階段目標需求、時間長度)

大家可以利用這個公式來幫助自己釐清目前現階段的插畫風格是長怎麼樣?如果有些指標與變數是未知或不清楚的,那就代表你所做的練習要往那個地方去安排,去收集足夠的資訊,才能提煉與定位出你的插畫風格。

我第一次使用插畫風格公式去提煉與定位的例子,給大家做範例參考:
1.你是誰
*個性:平靜中帶點活力感、揮灑感、很容易急、有韌性、對於有熱情的事就是全心全意
*喜好:喜歡流動的感覺、喜歡一種平衡性
*經歷:資訊工程師、平面設計、插畫、繪本創作
*故事:完成英國的留學學程,對很多事物與創作與人生有一個新的理解,所以我想把這種體驗帶入生活中的創作
*專長:遇到問題會去想問題的根本是什麼並且去找方法解決、拆解事物、對生活中的敏銳度、從零去創造東西出來
*主題:環境裡有生活感的表達

2.插畫基本元素
*線條:我喜歡很輕鬆的線條感,畫面中用的比較少,要畫一些細節時才會用
*形狀:我喜歡以色塊居多的表達,我的色塊形狀也是比較喜歡故意變形的,喜歡有一點不小心失敗感。
*色彩:喜歡和諧性的有限對比色使用,特別喜歡藍粉、紅綠為主。
*配置:畫面的構圖有主體與配角的平衡性,喜歡整體空間裡有呼吸感,部分留白

3.媒材
*特性:壓克力媒材適合用來表達大色塊,並且保留色彩顯色度,搭配助流劑畫在紙上時可以有很特別的紋理。水性色鉛筆適合用來描繪細節,適合做單純線條或刻畫,以及可以很輕易的附著在壓克力上。紙則適合用細紋紙,紙有太多的紋理會影響壓克力的紋理。
*用法:先上色塊再上色鉛筆,而畫色塊時筆刷會用不同方向、角度去刷,用色鉛筆時不會把所有色塊都描邊框,只有部分不太重要的物件會以線條為主,重要的元素會以色塊為主。色彩則以3色(1組對比色+1個輔助色)的配色方式,讓畫面看起來是活潑的、不那麼寫實、帶點童趣感。
*示現:壓克力不要太厚太平,顏料與助流劑的比例有一個平衡性,要可以看得到白底紙刷過的痕跡,色塊裡也會保留一點髒髒的色,要有筆觸感,但不要太乾或太多。
*品牌:壓克力與助流劑用朗尼、水性色鉛是藝術家等級的輝柏、水彩紙是義大利300g水彩紙

4.時期
*學習階段:剛完成英國插畫繪本碩士,完成1256張速寫、4本繪本練習(不同媒材創作,壓克力、電繪、拼貼、水彩),各種媒材的嘗試
*人生階段:準備成為一個獨立插畫家,人生職涯的轉淚點
*目標需求:準備開始教插畫,所以需要有一個跟其他開課的老師都不同的插畫方式與呈現,並且保留我1~3的個性
*時間長度:三週

第1次提煉與定位出的插畫風格與作品如下:

第2次同樣的公式架構,對於色彩的偏好做調整以及對於媒材的表達上再做更大膽的調整,提煉與定位出的插畫風格與作品如下:


第2節課作業

這裡是我給予大家的作業,若你想獲得這節課的一些練習回饋或你想分享一下你的想法,歡迎你把它寄給我:
1.可以寫你自己的插畫風格公式
2. 對於這節課你的一些疑問、收穫或建議

作業請寄至michelledingart@gmail.com,信件標題“插畫風格化大師班 - 第2節課作業”。
(通常我會在1天內回覆,若沒有收到回覆,建議可以查看垃圾郵件或是只是剛好我在忙會晚些時候回覆你!)


練習討論與反饋

2020 - 2025 插畫風格化培訓. All rights Reserved | Michelle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