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畫風格化大師班培訓

用於開始(或突破)幾乎任何插圖風格的行之有效公式(4 節課)


   第1節課:感官訓練體驗  

你知道嗎?

畫畫一直畫不好以及畫的很好但沒有自己靈魂感,這兩者之間的問題,其實來源是一樣的。

還記得我第一次去到英國留學上兒童插畫繪本時,我們一開始就要大量的觀察速寫練習,對我來說,我是一個完全沒有經驗的人,而我周圍的同學全部都是本科系出身,我記得我站在街上的一角看了人來人往,同學們都已經開始畫,而我完全呆愣在原地的場景,所以我知道這其實是不容易的。

但現在隨意在一個環境裡取景、取材、速寫,並且創作表達變得如此簡單——而且也正變得越來越容易。

然而在這之前我一直以為我可以透過一些模仿、一些照片的練習,甚至是透過跟著老師的成品照著做,來做出自己的創作,結果是,當我發現我想畫自己的圖時,我的腦子一片.....又一片的空白,然後我就不想畫了,這種挫折感實在讓人無力。

“要練習,要大量的練習....”,這個是所有創作者都會說的,但重點是我練了,但達不成效果,我才明白,要從一個模仿者轉變成一個創造者,我的方向和認知是完全錯的!就如同你想減肥,而你做的選擇只是吃沙拉,你是努力了,然而這當然不會是一個長效與良好的決策。

那麼,到底你要如何找到對的練習方向,以及讓你更順利的累積基礎與打破框架,甚至是開始有你自己的感覺、表達、想法在你的圖畫裡呢?

答案是:感官

所有的技巧、技法幾乎都是可複製的,透過重複性操作都可以很輕易地達成,但我們卻無法模仿出一張圖裡的審美、神韻與味道,這是為何呢?我們可以從一張圖看得出來是誰畫的、甚至是什麼情感情緒,而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風格”,一眼就能認出是你的那種感覺。在這你可以稍微想像一下,一個麻木、毫無感受狀態的你,你所看到的、感受到的世界又會是長什麼樣子呢?你可能不想去看,甚至也無心去看,或不曾留意,因為你無感了嘛!而事實是,我們說出來的、寫出來的以及畫下來的其實都是我們當下狀態的呈現,除非你是想迎合出一個樣子,而非挖掘出真實的樣子。

所以,在這,我要先問你一個關鍵問題:我們都希望可以擁有一個自己的風格,但你真的願意去挖掘你真實的樣子嗎?因為真正的風格的探索,如同一場自我探索的旅程,所以你才能全身心的投注在裡面,提煉出你自己的靈魂感。

與其在一開始看到誰誰誰畫的好棒、誰誰誰畫的好美,而想模仿他,你更該關注的其實是你的感官體驗,去感覺你與環境之間那細微的關聯,環境裡帶給你的具體感受是什麼,越詳細越好、越具體越好,每次去形容出一個感覺,都會加強我們的感覺神經在我腦海中呈現的視覺世界的資訊。例如:這個地方給我的感覺是像陽光一樣溫暖、空氣中帶點青草味讓人感覺到放鬆、加上後面跑來一群小孩玩耍的聲音,讓人覺得他們很開心很童真。那針對以上對於這個環境裡的體驗我想拿來構圖的話,我可能就會聚焦在有小孩有草地與陽光的一角(因為這是我身處那個環境中最先特別留意到的,那很可能是我本身最有感覺的,其他環境裡的東西可能對我來說就是次重要,可以先捨棄。),並且我會預留出大量的草地空間在畫面中(因為我提到草地讓我放鬆,而大量留白的表達則會讓我有一樣的感覺。),畫面的顏色則可能會用一點橘和淡綠(哪怕那天是藍天白雲,但溫暖與清新的味道會讓我想的顏色則是橘色與淡綠),而我想選擇用的媒材是彩色筆與色鉛筆(因為彩色筆可以很方便地大膽的做大色塊施放,而色鉛筆的筆觸紋理可讓我帶出一些愜意感的線條)。

因此所謂的“創作“與”個人風格“,在同一群人去到同地方時,所有的選擇呈現的方式都是來自於他們的感官所延伸出來的理解,而這就是風格化要開始成形與被挖掘出來的最核心重點。

一個技巧高超的人最多只能稱為“匠”,而我相信你會想開始畫畫或喜歡畫畫,本身應該是喜歡那份“創作的體驗”吧!這會讓我們感覺到充滿樂趣與喜悅,當然技巧變好會更加支撐起我們的創作,因此技巧與體驗是相輔相成的。而技巧通常是指透過對於知識的理解後能有效率的執行,體驗則通常是指透過感官各方面的感覺總和帶給大腦的認知,所以我們要做的事就是如何把技巧帶入感官體驗,去加深我們對於”做這件事的感覺“,而非停留在只是”做“而已。

在這裡我則要先詳細的說明何謂感官體驗,感官通常是指五感,視覺、觸覺、聽覺、嗅覺、味覺,而平常不同個性、不同職業、不同思維邏輯、不同背景的人,對於五感的敏銳度都是不一樣的,比如:
一個愛喝酒的人 vs. 一個會喝酒的人 vs. 真正職業品酒師的人,這三種等級的差別就在於對酒的知識認知與五感認知的差異,愛喝的人可能愛的不一定是酒本身,因為他可能只要酒喝起來順就可以了,他愛的可能只是大家一起喝酒能醉的感覺,所以在這裡他可能只有使用淺淺的嗅覺與味覺。那麼一個會喝酒的人,他可能是有自己酒櫃的人,對於自己愛好類型的酒有基本的知識認知,甚至可以從視覺上大致辨認的出來酒的等級,味覺與嗅覺上知道是什麼口味在裡面對應到什麼酒種。所以在這,我們就可以知道“愛喝”與“會喝”的差別就在於知識與五感的同時提升,而當然職業的品酒師,對於知識上的理解一定很多,但真正會讓人感覺到驚嘆的,其實是那個職業品酒師舌頭的感官深度與敏銳度是高於前兩者很多的,真正職業品酒師的技術醇厚是來自他們把知識與感官一起融會貫通的提升。

而這個概念適用於任何領域。

同理,我們把這個概念延伸到畫畫裡,不會畫畫的人,並不是單純的說沒天賦,而是對於畫畫本身需要理解的知識不足以及對於畫畫需要使用到的視覺感官不夠熟悉罷了。那會畫畫的人,為何也會遇到貧頸呢?其實也是一樣的,畫畫的表達太多種了,如同酒也分很多種,我們的知識寬度也須同步打開,而視覺的感覺也需要再度被加深,甚至可以帶入其他感官的廣度,這樣我們才會更有感覺。

由此可知,我們討論了很多感官對我們的影響,我們就會發現為何一個明明很努力透過一些模仿練習與一些照片練習的人,會無法輕易的達成風格化的需求,甚至無法體驗創作的喜悅感,是因為模仿他人的作品與照片本身是直接截掉我們的感官體驗,不只無法輕易提高我們對於知識與技巧的融入,也完完全全的斷開了我們感覺的延伸,即使圖出自於你的手,你仍然會覺得圖是圖,你是你,因為連結不在。當然你也會無法真正去享受創作的感覺。

然而,這裡不是說這輩子我們就不能模仿與看照片練習了,而是不同的決策與練習方式來自於要達成什麼不同的需求。模仿與看照片的策略練習,會是我們後期培養完成我們插畫的基本知識與感官運用,並且需要更加理解我們自己創作的喜好點與目的(第2節課會提到),以及建立足夠的弱項加強以及優點延伸的練習(第3節課會提到),這三者“之後”再使用,才會是事半功倍,不然多半會是徒勞無功,而我會在我們的第4節課裡完整的提到如何用模仿與看照片的策略達成有效益的提煉風格作用。


感官體驗到底該怎麼實際去做或訓練呢?

我們剛剛有提到可以練習與環境去連結,所以單純的只是坐在教室裡或桌前你是無法輕易有所體驗的,因為只有身歷其境你才會真正開始用全身與心靈伸出感知器去感覺,感覺環境裡的資訊。這些資訊大腦不會判斷是來自哪,而是全部接收,這就是一般狀態裡我們的感知狀態,或者說,只是無專注度的、無意識的感知,所以我們常常會覺得很阿雜、很煩,有時候也是因為我們無主觀意識下一直在接收來自各方的訊息,所以腦子會很累、身體也會很累、心靈也會很累,因此感官訓練的重點不只是打開我們的感知而已,而是更有意識、更有自覺性地去掌握我們要感知的類型訊息,而其他的感知則會選擇性關閉,也就是我們在練習的是感官的掌握度,這樣反而對我們的身心靈會減少很多疲憊性的感知更會提高我們的專注度,也就是精力不會在不自覺中花費掉,變成一種隱性的負債,而如果有做過類似練習的人,可能會覺得這個很像“冥想”,確實,冥想就是如此。而其他的運動,比如瑜伽、游泳也都會運用這種專注在某些感官帶給我們身體感知的養成,就是我們講的體驗式學習。

雖然我不是科學家,但透過長期這樣的練習,甚至已經變成習慣,以及對於自己和他人的觀察,我才明白,我們只要活著其實都在感覺東西,只是關注的點都不同。

而若我們要提高我們對於畫畫的知識與感官的敏銳度,我們首先就要先了解視覺的這個感官是怎麼影響我們大腦的理解。我最喜歡舉的例子是,今天假設我們都是會畫畫的人,撇開畫技的變數,我們要來畫的主題叫做“沙漠旅人的駱駝”,請問你腦海中現在有畫面嗎?如果有,那你的畫面是哪來的?這個是憑空想像的嗎?而事實是你可能曾經去過那個地方看過、或在電影中看過、又或是雜誌或其他地方看過,甚至是把當下所記得的感覺也加注在裡面,而在你腦海中則開始形成一個你認為符合這個主題的畫面,所以很多人會單純的以為想像力是憑空捏造的,但其實不全然是。

想像力是由我們過去無意識或有意識中留下來看過的記憶與實質的體驗,然後再創造一個新體驗畫面的樣子。

所以,如果你是腦海中有畫面的人,而且當畫面越清晰、結構越清楚、感受越身歷其境,你越有更高的機會透過筆表達在圖紙上,而沒有畫面的人,則反之,就如同我前面有說我想開始創作時腦子一片空白的狀況。所以同樣是會畫畫的人,為何也是有東西畫不出來的?因為不熟悉嘛!沒看過也沒體驗過。從來沒看過的人,甚至連駱駝長什麼樣子、旅人的打扮、沙漠的狀態可能都不是很清楚,要如何畫下來呢?而同時能讓我們畫面越來越清楚、記憶猶新的,不僅只是看過而已,而是當下其他感官也有接收到的感覺同時會更加深這份畫面的記憶,比如味道、比如溫度、比如觸感等等的,所以

視覺感官的靈敏度會隨著你其他感官的深度同時也會提升,因為你記得的不再只是一個平面的畫面,而是一個立體的體驗,所以用這個狀態所畫下來的,當然也會包含那份體驗的詮釋,更是風格化、有你個人味道很重要的因素。這裡就可以再次呼應關於只用照片或平面練習的人,是無法輕易透過給予一個主題,然後很順心的去創造一個新的東西的原因了。

無感官訓練 vs. 感官訓練的畫畫練習比較

我們說沒比較沒傷害嘛!一樣為了讓大家有實質上的體感,知道有感官訓練與無感官訓練在畫畫上會實際上創造出一個什麼差異性的結果。我們先直接進行一個未感官訓練的畫畫練習,那就是請你帶著你的1枝筆和筆記本去到一個地方畫畫,這個地方可以是咖啡廳、公園、圖書館、美術館等等都可以,你來到這個地方選一個你覺得想畫下來的景,然後就是畫下來,沒了。不論你花多久,畫的好不好看,當你覺得畫完時,請你就可以停手,把這張圖先擺在旁邊。你可以稍微書寫紀錄一下你總共花多久的時間,以及畫的過程有什麼實際的感覺(心情感受、覺得難的地方、順的地方都可以。)這就是一般最間單的寫生與速寫。

好的,接著我們就在同一個環境裡做一個感官訓練版本的畫畫練習或你想要換一個環境也可以,而若你是有畫畫經驗的美術生或是有速寫經驗的人,你仍然還是可以試試接下來感官帶入的差異性。

對於感官體驗的初學者來說,要你一次在一個環境中打開全部的感官是有難度的,因為太大了,所以我們通常都會先從單一感官開始,再慢慢逐步加寬,那就是先從視覺開始,你則需要準備1支筆與筆記本。你可以參照這個6步驟流程去做:

事實是當我們來到一個新環境時,其實難免都會有不安全感,所以我們要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放鬆,透過有意識地深呼吸與深吐氣三次,讓自己可以慢慢的去感覺這個環境,然後開始環視整個環境,去看的過程中,你其實就是開始累積你的記憶在腦海中了,這會讓我們再更放鬆,因為讓你的腦子有畫面會讓它感覺到安全、可理解。如果還是覺得很緊張,可以持續深吸深呼,直到讓自己可以感覺到安心。接下來,我們就可以再更加深度的去觀察,那就是有意識的、專注度的選擇性去觀察對你來說讓你覺得有意思或是會特別留意的地方,去觀察這個地方人事物的狀態,他們的樣子、他們的形狀、他們的排列、他們的互動、他們的結構等等的,若有看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再看更仔細點。當你覺得觀察完後,你可以低頭書寫記錄下來你剛剛看到的所有東西,你會發現書寫的過程中,你腦海中會閃過剛剛的畫面,有些則若有似無的不是很清楚,前者則是被你真正有觀察到的且已經記錄在你腦海中的,而後者則是被你無意中忽略或是選擇性忽略的。這時當寫完所有你記得的,你可以抬起頭來繼續把那些剛剛若有似無的畫面再次去看仔細點,接著再補充書寫下來,做到這裡就可以了。你可以選擇再持續做下去,直到你覺得沒有任何的遺漏為止,但初步的練習到這就可以了。

這個我稱為有意識的連結與聚焦觀察練習,它會開始協助你如何運用與使用你的感官,並且讓你在腦海中先建立明確的記憶與畫面,先懂該如何把眼前看到的大量資訊有效的輸入進來,再知道該如何把它們有效的輸出出來,這也是真正能讓一個完全沒有基礎的人都能直接開始能畫出東西的核心原因。因為畫畫本身就是一個輸入資訊到腦中,然後腦中理解,再輸出的過程。只要知道如何使用這個流程,基本上你就可以直接從零基礎愛畫畫的人,直接變成會畫畫的人了,至於會的程度就要看你的流程的使用流暢度了。

接著我們就要來練習如何有效的輸出我們剛剛所觀察到的資訊並直接一步一步畫在紙上了,你則需要額外準備一個輔助工具:一個名片大小的長方形紙卡框框,並把它紙中間挖出長方形的洞。這個輸出流程你可以參照這個5步驟流程去做:

再回到剛剛的觀察環境裡把你的小框框拿起來對準著眼前剛剛觀察的那個環境,並且選擇性閉上其中一隻眼睛,用另一個眼睛透過小框框觀察眼前的事物,你可以比較一下用框框觀察與不用框框觀察,實質上對你的感官有沒有差別?基本上你會感覺到有框框觀察時視覺上會比較聚焦,原因是不論我們如何想突破大腦的限制,我們大腦都會習慣在一個框架內感到安全感,只是每個人的框架大小不同,這份安全感則會幫助我們聚焦,並且提高我們的觀察力,如同一個狙擊手一樣。接著你可以調整你框框視角的位置,也就是把你的框框往上抬以及脖子一起往上抬去觀察(仰角)、或是把你的框框往下移以及脖子一起往下去觀察(俯角)、或是停留在原本在原本的一般高度(水平視角),這三個角度擇一就可以了,這會讓我們去理解一個畫面在構圖取景的選擇上有所變化,不會都只有水平視角而已。然後就是調整你框框距離的位置,就是你可以選擇把你的框框拉遠觀察,或拉近觀察,你會發現框框內的畫面會從一個很特寫在某一個人事物上的樣子,慢慢變成周圍的環境的內容物越來越多不再只是特寫的樣子,選擇好一個適當距離的位置即可,這會讓我們去理解一個畫面在構圖上該關注在什麼重點上,也就是主體或主題是什麼。最重要的步驟來了,就是把你所觀察的畫面全面性結構化,你可以把畫面想像分成九宮格,然後依大到小的順序去觀察每個東西與元素的大小比例與相對位置(例如:畫面裡最大的元素是某個建築物,它的大小約5/9置右,接著第二大的元素是一個人,他的大小約3/9置中,以此下去到最小的元素,通常我們可以到4到5個元素,但沒有真正的限制。)這會讓你理解一個畫面在構圖上是如何做取捨與安排佈局的,讓腦海中的畫面直接從240p變成1080p,也會解決大多數人畫面比例老是拿捏不準的問題。最後則是請你依然拿著你的小框框不移動在剛剛選好的位置,並且拿起你的筆在紙上畫下來你所觀察到結構化的元素,從大到小依序畫下來。你可以選擇先在紙上畫一個1:1跟你框框大小一樣大的框,在框內也畫下九宮格的線條,再依序畫下大至小的元素。

畫完後一樣可以紀錄一下你花多久時間以及過程中與未感官訓練的畫畫時的差異性。

這整個流程就是一個完整的把所 “觀察” 到的畫面,聚焦再聚焦的過程,你會發現一個真正的有效觀察,是如此的專注並且有效率且輕易的可以讓我們很順利的輸出到紙上,不需要什麼畫技、不需要什麼構圖公式,並且實際上畫的時間可以減少很多,這就是當我們感官運用掌握度提高時,輸出時就會變得相對流暢很多。

這也是我常跟學生提起的,你之所以會覺得畫畫會需要很多時間很累,是因為你在動筆前你根本是處在一個發散的狀態,所以會導致你每一次落筆都是虛,無形中使用了很多多餘的能量。就很像今天你是一個武術家,你要用手批斷一塊木頭,你是會針對一個點打,還是亂打呢?力量不集中不僅無法達成效果,也在無形中耗損很多精力。同理,在你畫畫時也是一樣的,當你在觀察時就讓你的專注力集中並且選定事物明確,你的落筆就會是集中式的順流而出,這甚至可以解答很多人三分鐘熱度的問題,也會更容易體驗到心流的感覺,也就是創作時的喜悅專注到完全忘記時間。

人體是一個高度精密的構造,只要你真正熟悉這份使用說明書,就能事半功倍很多,包含心裡體驗的收穫與實際結果的呈現。


第1節課作業

這裡是我給予大家的作業,若你想獲得這節課的一些練習回饋或你想分享一下你的想法,歡迎你把它寄給我:
1. 無感官訓練的畫畫練習和書寫紀錄
2. 感官訓練的畫畫練習和書寫紀錄
3. 對於這節課你的一些疑問、收穫或建議

作業請寄至michelledingart@gmail.com,信件標題“插畫風格化大師班 - 第1節課作業”。
(通常我會在1天內回覆,若沒有收到回覆,建議可以查看垃圾郵件或是只是剛好我在忙會晚些時候回覆你!)


練習討論與反饋

2020 - 2024 插畫風格化培訓. All rights Reserved | Michelle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