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大的過程中或許我們都太過用力了,而或許越是成熟的大人,內在的那個孩子卻未曾一起長大。漸漸的我們學會與自己分離,扮演著這個社會希望我們扮演的角色,但我們卻與心中想要的樣子離的越來越遠,久了我們以為我們想要成為一個成熟的大人是我們的人生目標,但卻發現自己越來越迷惘、越來越不開心。或許這個社會告訴我們轉錢養家、有一個好工作、年紀到了要結婚生子才是對的,但這些真的是你想要的嗎?你內在的聲音真的是這樣想的嗎?
在這本繪本裡或多或少都有我們每個人想努力獲得外界認同的自己,但我們似乎忘了也需要獲得自己的認同。在Tommy的創作裡充滿與內在孩子最真實的對話以及互動,從彼此忽略到內在孩子不停的想獲得注意,再到崩潰,以及最後的彼此和解,這就是一個充滿矛盾且又彼此磨合的成長過程,或許從來沒有人教我們長大的過程中,除了用力,還有放鬆,除了拿起,還有放下。內在孩子的聲音從來就沒有消失,他是最好的伴侶、家人與朋友,當你感覺到生命在拉扯時,或許會一直貶低自己的內在,但他並不是要來扯你後腿的,而是讓你發現一條你真心、安心、舒適以及喜悅適合你的展現樣子。
創作者
Tommy Woo
故事大綱
我們都在一邊努力,也一邊等待著那個最好版本的自己。以為不斷追尋的旅程,會等到那個理想中的我們,似乎等到了,但卻走進和焦慮奮戰的內心世界。住在內心的小孩,和我們一樣等待著。等待成了日常中劇本,我們一步步走向了理想,也一點一滴離他/她越來越遠。嘗過各種等待的滋味後,會換來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呢?
媒材
透明水彩、色鉛筆
社群
IG:tommywooart
https://instagram.com/tommywooart
FB:Tommy Woo 湯米黑板—創作與教學
https://m.facebook.com/Tommywooart/
網站:
https://www.tommywooart.com/
創作靈感
過去的自己不斷在追求外在的認可,總抱持著「不夠好」的狀態在實踐目標。直到近幾年,發現自己心靈狀態失衡後,試著停下腳步,透過接觸心靈相關內容,漸漸體會到過去自己從未好好接納和了解自己,長期忽視「內在小孩」的敲門,使得我只顧著往前衝刺,沒有好好聆聽內心的聲音,更別說打從心底去認識和肯定自己。
當自己真正能夠欣賞和接受原本的自己,才體悟到身上有很多並不適用於自己的框架和期待,而一切似乎有了轉變。原來,「停下來」認識自己,獲得的滿足感是那麼踏實。因這樣的歷程,讓我想要嘗試用繪本的方式,敘說和記錄這樣的經歷,希望能夠讓也有相似經歷的你們,能夠獲得一種陪伴的感覺。
創作過程的經歷、困難、突破與學習
這個故事其實在參加繪本班之前已有了一些畫面,但卻被我擱置一旁,直到上課時才重新拿出這個故事,繼續發展。在創作上遇到了兩個困難點:首先是在主題訂定上,一開始較為平淡,透過和Michelle老師的討論,發現似乎少了追逐過程中的掙扎點,於是才讓這個故事更為完整。
再來就是關於媒材的選擇。在完成黑白Dummy Book後,停擺了好幾天,因為內心擔心著好像畫不出自己想要的樣子。我掙扎於手繪(水彩、色鉛筆)和電繪的選擇。一直對手繪沒有足夠信心的我,內心偏偏非常熱愛手繪,記得當時在課程中進行媒材嘗試和選擇時,我跟Michelle說:「老師,我想要電繪畫看看!」但其實我當時內心是害怕手繪失敗,而覺得電繪可修改空間比較大,也許是一個適合我的。
就在用電繪畫了thumb nail和色彩計畫後,Michelle問我:「這是你想要的嗎?」我當下似乎立刻浮現了答案,我跟老師說:「我想要嘗試手繪,但害怕畫不出我要的感覺。」其實在這之前也聽老師在群組上分享關於完美主義的看法,老師提到一個打中我心的點,那就是即使畫技高超,但並非自己想要的樣子,那自己會因此滿足嗎?當時心裡似乎就開始在拆解自己害怕畫不好的心魔。
我也因此提醒自己,繪畫創作迷人之處除了個人多元的風格外,還有一部分就是有沒有用我們真正想要用的媒材表達出我們想說的話。直到課堂上那句話,讓我勇敢選擇我真正有感覺的媒材。我認為我的故事想傳達的是真誠,因此我希望透過手會帶來更多創作當下的手感痕跡,拉近和讀者的距離。回到那天的課堂上,Michelle問我:「你要不要現在嘗試畫看看呢?」當時這句話對我來說充滿十足的支持感,我因此放掉恐懼,專注在我喜歡的水彩和色鉛筆。
後來,我就這樣完成了這本書。在繪本班裡,讓我收穫最多的部分是面對內心真實的自己,在創作上的卡關似乎常常和既定的期待有關,或許放下期待,朝著心之所向,是創作最幸福的事了!
黑白分鏡圖
色彩計畫練習
媒材練習
完稿圖
繪本彩色Dummy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