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1 月, 2024

王旭是這堂實體課的學生。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1堂課旭就拖著一大堆媒材走進我們的教室,這是我教學三年多以來第一次看到有學生把所有3個月媒材一次全扛來的,也是我第一次遇到學生下課後詢問我出國留學與做這行經驗談時間最久的一次。教學的這幾年,我遇過很多媽媽,但很少遇到有四個年紀只稍許比我小一些孩子的媽媽,我一開始知道時真的訝異,因為我發現年紀稍長的家管媽媽們,其實在孩子長大後也會開始思考著自己之後想做些什麼,不只是年紀很輕的我們會思考而已,所以王旭來到了這,不僅想了解自己的可能性,也想從中幫自己的孩子了解。

我們第3堂實體課是去國家圖書館做拼貼觀察,那時我就發現旭有一種很特別的特質,那就是她是非常能夠隨地就開始進入自己創作的人,雖然她常常喊著練習很難很有挑戰,但包袱常常也是脫掉的非常迅速,並且她在有限時間裡對於空間捕捉的能力真的非常好,通常有這種特性的人可能是很常速寫很習慣各類外部的環境,可以很快速準確的抓到每個空間裡的架構重點,不然就是真的遇到百年難得一見的天才了,因為我也遇過建築設計與工業設計師,但通常這環節他們花的時間會非常久,因為他們會把重點放在空間的合理性,而非圖像訊息的理解性。很顯然旭之前確實有很長一段時間在咖啡廳裡速寫過,所以她自然在空間感的表現上會來的更順利些。

拼貼觀察其實會是這個課程裡前期感受最有挑戰的一堂課,因為這堂課算是在前面2堂課去扎實打下基本線條觀察能力後的再度擴展,也就是開始學習如何用結構與解構的方式去觀察周圍所見的環境,這可以訓練我們從觀察時就開始去理解形狀、比例、配置、框架的概念,訓練我們如何在腦中去塑造空間感的練習。這個練習有兩個核心要素,且缺一不可,第1個就是我們人一定要身處在我們要觀察的環境裡,用身體的感官去感受這個空間,因為這個過程會幫助我們在腦海裡去用感官建立第一層的空間感(例如相對感、距離感、比例感的概念)。第2個就是不用任何的筆做草稿直接觀察眼前的環境與空間,並直接用剪刀拼貼,分遠近與層次去紀錄你的取景,因為當你受到這些限制與條件時,你才會真正去刺激我們的腦子用更架構與次序的方式去理解、觀察、篩選眼前這複雜的環境,一般來說就是我們講的視覺空間感,也就是人們常聽到的透視圖成形的方式。但我們使用的學習方式是讓我們身體的本能真正與直接去理解這份空間感的存在,而不是一直在背各種透視的公式,因而拼貼的過程不需要有任何的準確的問題,而是學習如何把眼前所見的整體性畫面拆解成一個個元素、用你想要分類的方式去分類,然後再歸檔這些元素放置的位置,行成一個經過你取景後的構圖。

這個練習之所以難,是因為大部分的人在學習畫畫上,都是用照片在練習,因而直接導致兩個問題,實際空間感不足以及畫畫創意靈感的匱乏,因為這兩者是直接200%正相關的,而拼貼練習其實就是在訓練我們對於這兩大部分能力提升。因而拼出來到底好不好看並非直接重點,而是這個練習過程,你練習的次數越多你會發現你不自覺空間感變好,空間感變好,你能夠容納的靈感也才能越多。

回到旭的拼貼練習,她能夠直接把複雜的空間感當場拼出來,並且也讓人看得懂,某種程度來說,可以說明這個人平常的思考習慣可能本身也是善於先做大方向的思考,再逐步慢慢往細節深根的人,而並非就一開始拘泥於各種細節的人。所以你會發現『構圖的能力』跟你『取景的能力』有關,而『取景的能力』又跟『空間感的能力』有關,每一個都是層層環環相扣的。這個部分也會直接影響後面在第7堂彩色筆那堂課的敘事練習中我們需要做大量取景的作業裡發現這個問題,到底該用什麼樣的構圖框架、每個框架又要取什麼景才能讓這整個主題有連貫性與故事性。從旭的成果不難發現她嘗試各種不同角度的取景、空間感來表達這個環境裡的事物,也讓我們從她的取景中『體驗到這個空間』。

所以在陳述視覺的故事或敘事上,有些人取景與畫面編排上會以線性的方式進行,所以你會感覺看這個故事每一個畫面串在一起會有前進的感覺,而有些人則善於做立體性的編排方式,你會從各種畫面的串連中感受到你是身處在那個環境裡的感覺,而旭目前的成果是發揮在後者的地方,如果要做應用與發展,旭在把生活裡她所到之處的地方持續做取景變換的紀錄,並做成她系列的故事作品也會是她很不錯的風格與潛力所在,除了貼近自己,也能讓看的人身歷體驗。

有些人可能會追求各種震撼的透視表達,所以會想從模仿別人的構圖開始,但如果你想『創造』自己特殊的視角畫面,最簡單與直接的方式就是你得先讓自己從身體層面有這樣視角的體感、肉眼層面看到這樣的視角是什麼樣子,你腦中才會有這個畫面和感覺,而你也才比較能輕易去表達、創造與活用這些取景。

學習過程經歷、困難、突破與學習

記得我自己小時候就喜歡玩填色遊戲,幼稚園每次生病在家都是躲在被子裏面玩著「著色畫」,病痛似乎也不怎麼痛苦了!長大後父親不贊成學藝術,所以沒有堅持下去,只有平時自己在家塗塗抹抹自娛娛人(我奶奶是最捧場的觀眾,只有她會說我的畫很好看!)

最終大學選擇商學院,也因此遇到我一生的伴侶。生了孩子後我停下金融業的工作,專心照顧孩子,帶著他們從小也接觸藝術-音樂和畫畫,我自己也在其中欣賞享受著他們的創意與作品!
自從5年前我發現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就開始專注於自己身體健康和心理上的平衡,為了在生活中加入積極的元素,我開始重拾畫筆,學習了油畫、水彩、陶藝、植栽,最終在2023年6月遇到Michelle老師的課程。

剛結束3年的水彩課,就遇上一個國內目前為止我覺得最特別的插畫課,老師自身的經驗和專業知識分享給我們,讓我覺得是非常有趣又有挑戰的課程!每週要交的作業很難也很多,我的孩子們常常都會聽到我急匆匆的聲音說:「我功課好多,我先去作功課了!」哈哈!他們都覺得我好像在讀研究所一樣!我覺得這3個月12堂課收穫滿滿,並且在1課堂中使用了很多以往沒有使用過的媒材和創作經驗!我覺得這3個月是我創作中非常有趣的一段旅程!

從一開始使用「取景框」不同視角帶來的震撼,畫面中凌亂的筆觸,後來慢慢發現速寫的有趣,黑白墨色帶來的簡單線條色塊的感動,慢慢加入色彩鮮明對比的色鉛筆、壓克力、拼貼,慢慢從時間短暫到慢慢耐心完成一連串敘事練習,最終完成一個小小系列作品!心裡真的很驚訝自己竟然可以完成這個課程!真的很感謝老師和同學們的分享與交流!雖然繪本創作目前對我還是非常困難,但希望未來還可以繼續持續創作下去,將藝術融入生活,有機會更能以故事繪本來分享給朋友們!謝謝!


01堂課 基礎觀察


02堂課 媒材 / 墨


03堂課 媒材 / 拼貼


04堂課 媒材 / 色鉛筆


05堂課 媒材 / 墨人物


06堂課 媒材 / 壓克力顏料


07堂課 媒材 / 彩色筆


模仿練習


系列作品《女子子子~

生為四個孩子的媽媽,以及做了24年的家庭主婦,「家」一直都是我生活的中心與重心!這個系列作品只是簡單呈現我自己的家,和孩子們一起度過的快樂時光!這個系列作品我是以「回憶」為主調,以「相簿」的方式來呈現,現在已經不太使用相機膠卷,但是那卻是我留下回憶的最好方法!構圖上是以時間發生的先後順序排列,每個畫面穿插一段簡短介紹和我喜歡的「聖經經文」,因為我們全家族都是基督徒的關係,這個信仰也是我經營家庭的重要力量!書中按照孩子出生順序排列,讓我也看到自己這些年的付出與努力,換成了孩子們一個個健康的生活和成長!他們的笑臉也是我最大的動力,感謝這個機會讓我重溫一下這些美好開心的時刻!最後是一張全家福,這是孩子們五歲、七歲、九歲、十一歲的時候,現在實際是18歲、20歲、22歲、24歲了!時間一去不回頭,在色彩上我使用簡單的方法-色鉛筆水彩,孩子們各有一個主色,也正好符合他們的個性。

使用媒材/技法:水彩、色鉛筆


馨瑜《帶著禮物說再見》| 畫本裡記錄著所有我最喜歡的事物
為何想畫畫卻會感到靈感匱乏?【EP.3】

訂閱電子報

我會定期把最新的創作日誌、影片、學習資源文章,包含著插畫、繪本和藝術的知識技能、身心靈成長、個人品牌、自媒體經營、一人網路事業、留學進修等主題內容,在第一時間用電子報的方式寄送給你,讓你不錯過任何與創作相關的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