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6 月, 2024

某天跟我弟與我媽聊到了他們對感情的想法,聊著聊著發現都是在聊自己對自己的價值認同,我弟因為基本上沒有跟他聊過這麼細膩的話題,因為他遇到感情問題,所以打開了這次我們的對話,他說:『他其實不知道自己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所以在感情裡只想為了別人而活,還有一部分是因為父母在教育上總是有不一樣的看法,讓他長久以來對自己完全沒自信了。』雖然以我媽的立場聽了會很難過,但當他說出這句話時,我感覺到的是慶幸,他有情緒感覺障礙的問題,他得學習自己說出來,才能開始對自己坦誠與自己和解的可能性。當然我媽也分享了她的經歷,她所有的想法來源都是關於責任感的問題,因為她有她認為的家族或是擔任他人媳婦的責任,她有很多應該要去扛所有責任的認知,也是來自她的家庭觀念。在那瞬間我發現,原來在同一個家裡的每個人,其實都在經歷一樣的課題。

在他們還沒說出來時,我以為我在這個家已經算是蠻做自己的人,但那瞬間我才知道過去我對自己也有價值認同的障礙以及過度扛責任的問題,而我的家人也有。我突然體驗到原來我雖然有名有姓,但我從來就不曾是真正的自己,我的身體裡、我的意識,甚至是我的思考幾乎都是這樣被這個家深深影響著。

那天當我意識到我曾經體驗到的內在掙扎與挫敗體驗全都來自這個家,我又有了一次釋懷了的體驗,我不是從理性上知道我確實被這個家影響著,而是我在感性上接納了我與我的家是互相影響著,但也可獨立著,我沒有想逃離的感覺了,也沒有想革命的感覺了,因為我有我自己想走的路了,並且我是可以獨立運行,但同時也可以與家人同時並行著。

當然我自己這條路在一開始不是被認同的,一開始也有很多與父母的爭吵,但說真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我不知道如何明確且不怕受傷害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因為我其實沒有想說服他們相信我,我只是想表達清楚而已。可能是受到在英國學習的啟發吧!我真的開始意識到我的溝通能力有問題,是無法好好建立我自己人格的,我開始學會了清楚表達、具體表達、放心表達、不帶先入為主批評,於是我所有的想法似乎有了全新的改變,以前我覺得我需要獲得父母的同意我才能做某件事,或是我必須先讓他們認同我努力的說服他們,所以很累,也會覺得都是他們的問題。但現在我所有的想法變成是我可以如何為我這個人與此生好好活呢?我想要過什麼樣的人生呢?我該如何開始實踐我真心所想呢?我賺錢、選擇什麼樣的人生不是為了讓他們認同,而是我確實有我想做的事,所以我會需要金錢,也會需要各類人的智慧來協助我。我做這樣的選擇我不需要我的朋友或親戚的認同,但我願意聆聽對我來說任何有建設性的建議,只要能夠協助我往我心之所向的路走就可以了,其他人有他們自己的利與求,合則合,不合就不多往來就好,我是唯一能為我人生負責與選擇的人。到死的那刻,我願我自己在回顧自己一生時,我是坦誠與滿足的,而我現階段無法實現的念想,也沒關係,那就一步一步來,一點一點體驗,有什麼資源有什麼能力就先走到哪,只要我明白自己做的選擇的得與失在哪就可以了。

當我把自己當成一個獨立人格在為自己做選擇與滋養自己時,我的父母從對我非常管控,很擔心我腦子不清不楚,對我有很多的批評,這些也逐日逐年慢慢少了非常多。因為我有什麼想法,我不再讓他們對我有任何對我臆測的空間,不讓他們對我有任何偏見的空間,我基本上都會直接講明白,後來我發現當他們覺得與你的距離感變少,對你的心境和實際狀態掌握清楚,他們其實也就比較不會焦慮與擔心,當他們對我好時我也誠心接納和感謝,我也不會只報喜不報憂,有時候我遇到心情不好時,我也會講出來,他們也知道我只是想講出來; 有時我遇到困難時,我也願意問他們,畢竟他們在人生上還是更有經驗,不問白不問; 有時想法意見不同時,我也會嘗試問清楚他們的想法源頭是出於什麼立場與角度,因為我也希望被這樣對待。

以前他們覺得我太安靜,我覺得他們很吵,但現在他們覺得我話很多,然後他們就慢慢開始對我不會吵了。後來我發現因為自己與父母的關係改變了,在回想之前談感情自己的狀態真的很有問題,似乎根本不是真的在談一段關係,只是在腦補一段自己不開心的人生需要被人拯救的戲,只是希望從另一個人身上獲得在家庭裡總是缺乏的那個部位,無法獲得就會爆炸或是痛苦,但心裡也知道對方不是一個真的很適合的伴,也會想辦法說服自己。突然發現那些看起來談了很長的感情時間,但卻從來沒有經歷真正這樣的磨練。一個不是完整自己的人要如何跟另一個不是完整自己的人有一段真正能坦承、相互切磋、面對困難解決,且又互相信任的關係呢?這句話是我在上一段關係結束後對自己說的,同時也是對當日我弟陷在感情困惑與對自己的困惑中所說的,與其在那邊溝溝迪,說到底只是不敢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因為沒有任何人需要為你的開心與不開心負責,如果你不知道你為何而活,那就去找!

所以我從結束上一段關係那天開始,我就決定要為我自己好好活一回,就是每一個我心中想做想嘗試的事情,從小的、到大的先試了再說,我想去感覺每次我與自己最深度的認識,因為我在做這件事前我感覺我從來就不是我,後來才發現完整的我是被建立在每一個嘗試的回應裡,這也是我找到我自己為何而活的方式。

|色彩|
因為這段畫面是深受一場對於感情討論的啟發中,我覺得每一段感情的相遇都會看見一部分的自己,那個自己可能是幻想也可能很真實,有時會覺得很真實就不美麗,但我在想會不會因為要足夠真實才有機會走到真正的美麗呢?以前會覺得有些東西不要說好了,特別是之前我自己對家的態度就是沈默,談的感情遇到的也都是不太願意有對話的人,所以剛談感情會有幻想的粉紅泡泡,但後來發現不是真的,那種破滅感是因為那些粉紅泡泡是無法再填滿某個空缺的原因,但回過頭細數那些真正有過獲得幸福感的體驗是來自我們彼此真的能好好坦誠對話和好好表達清楚自己的想法的時刻,所以我想把粉紅色用在紀錄那個當下的時刻,真實以及真的心與心交流的狀態。

|媒材|
297 x 420mm / Acrylic



我們要如何找到自己的繪畫風格?【EP.4】
溫溫《最完美的地方》| 在旅程中,請勇敢去看遍各樣風景,但也不要忘記在起點等待著你的那個地方

訂閱電子報

我會定期把最新的創作日誌、影片、學習資源文章,包含著插畫、繪本和藝術的知識技能、身心靈成長、個人品牌、自媒體經營、一人網路事業、留學進修等主題內容,在第一時間用電子報的方式寄送給你,讓你不錯過任何與創作相關的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