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自己6年打算要進入繪畫的領域裡時,我其實就開始在思考我到底該如何走出一個屬於自己的樣貌,也是大家常說的『繪畫風格』。然而,當我真正開始走入這個領域時,我才發現自己的風格形成不是透過學習畫畫這件事就能觸及的。因為一個人的風格形塑不是只是紙上功夫的問題,更多是取決於『你這個人是誰』以及『你這個人要這個風格的目的是什麼』為兩個大方向,風格是在廣大的元素裡提煉用來為某件事而生與服務的,而這不僅指的是對外,也可以是對自己,總而言之,如果你沒有什麼目的,探索自己的風格對你來說其實根本不需要,因為其實也沒有什麼不可以或不好的,
但我們想知道自己的風格,一定是因為我們有需求,而這份需求的建造必須在我們擁有自己風格或瞭解自己風格時才能達成,這時候我們探索這個屬於『自己的風格』時才會真正有效或有意義。
我打個比方,大家在穿搭上可能多少都會去跟流行或是自己搭配,不論是跟流行還是自己搭配,都是屬於某種風格,但其目的在於我要穿出這個風格的目的可能在於我想凸顯我的工作幹練、想凸顯我的女人味、想休閒舒服看起慵懶、想修身凸顯腿長、想跟朋友出門玩看起來休閒運動又不失女性魅力、想凸顯我自己品牌力的樣子,又或是很單純我想穿出適合自己的舒適感…以此類推,這些都是我們想穿一種風格時想滿足的目的,所以我們就會開始思考我們自己這個人的長相、身形、狀態是什麼樣,也會去思考這些穿搭單品的元素有哪些,以及可以如何組合,甚至怎麼配色,來符合以上我想達成的需求,那這就是各種類型的穿搭組合所形成的穿搭風格。
但是其圍繞的還是在於你這個人身上,所以哪怕你穿著的組合很多,但所有需求、喜好以及搭配元素都是建構在『你』身上,而這就是所謂『廣泛一點的你的風格』,但還不能說是『你的風格』,除非當你從這個廣泛中開始帶入你的喜好或你的象徵元素,進而真正的樹立一個一眼就知道是『你DNA的風格』。例如:針對你是OL的工作服裝需求,你可能會選擇穿的是韓系高級感的裙裝,這就是廣泛一點你的OL風格,因為其他人的OL風格不一定是這樣,可能這樣的風格更適合你。而若你非常喜歡簡單俐落的剪裁以及莫蘭迪色的藍色,那你可以在各類的單品裡都會有這些元素,那這可能就會更像是一種『你的風格』的穿搭,因為如果你一直這樣穿,別人可能就會對你的印象是如此,那就可以透過一個視覺印象來形成一個『你=某種風格』的記憶點。
很多人會以為『我的風格』可能此生只會有一種,這其實就等同於說,我此生只能穿一種衣服樣式一樣,其實事實不是如此嘛,但世界上確實是有這種人沒錯,比如:賈伯斯的萬年灰T與牛仔褲,但其實這是他個人很明確的在樹立的一種形象,你其實也可以說他在建立的是一種影響力。
我為何要用穿搭來比喻『風格』的定義這件事,因為穿搭跟畫畫其實是一樣的道理,而為何我說風格是需要建構在『你+你明確的目的』,因為風格其實就是一種影響力。這種影響力是你對這個媒介的適配性,一路到你與這個媒介能一起對外行成感召力的樣貌。
所以如果你不懂影響力,只是一味追求紙上的美貌,那麼怎樣的風格在本質上都與你無關,並且你還可能會越追求越迷惘,就如同你很喜歡韓劇的女星穿搭,但可能很不適合你或是不符合你的目的與需求,穿起來的感覺會給你一種硬要或四不像的氛圍,而『繪畫風格』亦然。那些你認為你很喜歡的風格與樣式,不一定是『你』,又或是不一定『適合你』或『符合你的目的』。
而今天我想跟大家聊的『繪畫風格』的立場會是以建立在不同『你追求風格的目的』之下,我們到底如何『到底怎麼找自己?』以及『這個對內與對外的影響力是什麼?』,因為繪畫風格是一種演進之路,所以希望這樣的分享可以讓大家更加釐清關於繪畫風格的概念,而不是漫無目的感覺或是亂找,讓整個尋找我們自己的創作風格的旅程更有方向感。
對於這些可能很想擁有自己插畫風格的人,你們可以先思考一件,為何你們那麼想要有自己的插畫風格呢?也是前面提到的『你的明確目的』到底是什麼?因為這個問題會直接影響你探索的方式唷!我大致區分一下這些想要探索自己插畫風格的人的原因,同樣也來自近幾年百來位的學生的數據,這些主因包含著:我想在旅行中可以紀錄我的生活、我喜歡你的風格也想跟你一樣、我想要經營自己的插畫品牌、我想要能畫出自己心中想要、我想要突破自己在插畫上靈感侷限與技術的問題、我想要開始插畫接案變現、我想可以用畫畫去創作別的東西、我想要成為一個插畫家、我想成為繪本插畫家…等等,這是大致上最多人會想要尋找自己插畫風格的主因,而這些點我也可以再細分為三大類型目的1.『滿足短暫自我』、2.『滿足長久喜悅』、3.『工作事業實現』,而這三個想要探索自己插畫風格的目的也可以對應成三種探索路徑或是三個階段性探索的方法,當然我也最後也會分享一個三合一的探索方程式。
第一種與第一階段:『滿足短暫自我』為需求來尋找自己的插畫風格的人:
大部分在繪畫與生活的經歷裡可能有比較多挫折經驗的人,通常也會比較沒自信,以及你對自己想做一件事你的焦點一直放怕失敗這件事上的人,那你會非常需要以完整自己內在形塑為出發點,也就是你要建立完整的自我意識來協助你做插畫風格上的探索開展。
因為這類型的人很容易看別人的作品都比自己的好,但這不代表你沒有繪畫經驗或是會話能力,甚至有些人可能還是美術科出生,所以這裡並不是說你是美術生,你就會有很好的創作經驗或是人生體驗,很妙的是就我自己教學的經驗,百分之60的本科生都是因為過去創作或學習經驗導致自己非常挫敗經驗,然後不敢再動筆,所以當你的生活與畫畫體驗是以被剝奪與看重結果的方式佔據,促使你的價值觀是比較看重快、只要結果以及重視他人評價的架構下,那你可能一開始在尋找自我插畫風格時你會更專注在尋找『這個世間被普遍認同的價值觀風格』所綁架,你沒有自己堅定與明白的原則與想法,你就很可能有類似以下類似的OS經驗過『那個人畫得好好,我好喜歡,我也想學習』、『那個作品也畫得好好,我也好喜歡,我也想模仿』、『我有好多喜歡的風格和作品,我每個都想要,但我不知道哪個更好』,或者還有另一種情況經驗是『他是我的偶像,我好喜歡他,我想變成跟他一樣…』之類的,不論你是屬於選擇障礙類型,還是有明確喜歡某種樣貌的人,你會發現這些共同性就是你的出發點是『你想變成他人』。
這裡我想稍微再詳細補充一下,不是說我們跟其他人一樣就不好,而是絕大多數的人想要的到底是什麼根本無法具體說清楚,所以你對於好的定義很模糊、對於不好的定義也很模糊,你對於你要的並不清楚,因而你本身可能沒有一個所謂明確的判斷依據,所以為了有更好的安全感,通常我們會選擇去成為看似很成功的他人的雛形,這樣我們可以在這之中感受到一種他人光譜之下的安全感或自信感,所以你會很努力的想模仿你喜歡的這個人的外在呈現,你想走的可能只是捷徑,你不想走未知的困惑或是你不想被檢驗,因為你怕被罵或怕自己其實沒有那麼喜歡做這件事覺得自己在浪費時間,但是很妙的是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在這個狀態下的模仿或學習其實是一種非常內卷、內耗的做法。
所以,對於這類型想探索自我插畫風格需求的人,你最大的障礙其實『根本完全不是畫畫這件事』,或是你根本不需要去尋著普世喜歡的價值與樣貌』,在這個階段的你,其實最需要知道的是『如何暸解自己?』、『如何去學習欣賞一件事情?』、『如何去真正理解畫畫這件事對我是什麼意義?』、『插畫到底是什麼?』、『為何你心中有這份召喚?』、『為何你對於做這件事有所感受與感動,想藉此來做一些事情?』這些疑問在你心中其實可能都有閃過,但都還模稜兩可,你只是在心中有一點點引發,但你不確定這種引發的來源到底是來自哪裡,但你大致可以知道這種感覺不是因為社會期望而來的,但因為社會期望的限制讓你沒有機會去釐清這份模糊的感覺到底是什麼,所以你要做的
第一件事就是你要先去滿足你自己,所以你可以說,你就先把畫畫這件事變成淺嚐的興趣,去摸索自己做這件事情你會很高興嗎?為何畫出心中所想東西,不在乎美醜時我可以這樣爽?想到自己小時那種好奇感與冒險感的感覺來源又是什麼?你要努力去貼近能滿足你內心的一切為出發,因為平常我們不會去做這種感受力貼近的狀態,做這件事是為了去釐清這些模糊感覺的來源,因為真正的自己其實來自這些感覺的深層之處。
我們在生活裡、工作裡、家庭裡、照顧自己裡,把很多時間分割出去,我們真的沒有很多的時間與心力分給自己,去跟自己的感覺做連結。我跟我的學生說過,做畫畫與創作它的來源,也就是靈感來源,其實是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感受力。我們對於很多事情都有很多的感覺,但我們可能也有沒感覺的時候,所以我們對所以我們對單獨某些領域、主題、議題、行為有所感受,這個東西就是靈感。靈感就是靈魂藉由身體行駛它有感覺的東西來做互動與體驗,不然我們要有感覺幹麻?所以沒感覺的可能代表現在是你不需要知道的,可以先放在旁邊,所以你單純去模仿別人,或做普世價值所期望的事,你可能也無法做得像樣,因為你沒感覺。對一件事沒感覺會是一個你要進入或更你想要深入進步上很大的鴻溝,是很難跨越的狀態,而有些人是先天的沒感覺,當然有些人是後天的。所以一個領域做得越好,基本先天的條件不是『有天賦』這樣的籠統的說詞而已,我自己反而會說是你要有感覺,你對於這件事要有感覺,隨著你感覺越深你會越來越厲害,因為你會願意投入,而這個感覺也是我們常說的『熱情』。所以這個階段我們只要選擇我們有感覺先的就好,而這就是我們在講的尋找自己插畫風格的最最最最基本的元素也就是『感覺』和『感受力』。繪畫的世界也很大很寬闊,你到底對什麼畫畫細項有感覺呢?是放肆的玩媒材很有感覺?還是還是對繽紛的色彩表達很有感覺?還是對能用流暢的構圖分鏡說故事很有感覺?還是對於日常小溫馨的主題很有感覺?或是對於旅行日記的紀錄很有感覺?又或是對於歷史故事很有感覺?是對封面設計有感覺?對影音創作的應用很有感覺?以此類推,你要找出的是對這些問號後面的具體確認,因為這些都是畫畫可以展現與應用的面向。
所有的『有感覺』的背後都代表著一個部分自己的縮影,但究竟哪個是你真的有熱情,並且能夠滿足自己的,又或是說你真正喜歡的而不是因為想成為別人而喜歡的,有可能我們自己不一定都很清楚,所以會需要一定深度的觸碰與探索後你才會知道嘛!這也是為何說『感覺』如果只停留在想,而非身體實際的親身與心靈的感受同時實際運作,你永遠都不會搞清楚那個模糊的『感覺』到底具體是什麼。
所以『滿足短暫自我』階段的人就是『大量的試』、『瞭解自己』、『形塑自己』這三個部分為主就好了,因為其實我們根本沒有像自己想的那麼了解自己。去嘗試什麼是自己喜歡的與不喜歡的,也去了解這背後的具體面向,這樣往後面階段你在深挖自己的過程你才會知道該如定位自己,並且有機會定位與再創造出真正更適合你的。
那有人會問說,模糊的『感覺』與『感受力』是能被訓練出來的嗎?答案是當然可以。但重點就是身體嘗試與內在自我察覺必須同時並行,我們是需要不斷地去練習細化具體化每一個嘗試過程的察覺,也就是你可能在做大量媒材的嘗試時,會發現一些問題或疑問,你就要再去想我的感覺是哪來的?是不是因為那樣?是不是因為這樣?然後再去驗證,所以你對於插畫或是對於你在實驗的東西,你就會有很明確的、肯定的答案,你也會更清楚知道你在幹嘛或是想要幹嘛。而我必須說這個階段其實是很需要被專業的人引領的,因為很多時候你自己在摸索時,你根本毫無概念的在摸縮,其實那不是摸索,只是在隔靴搔癢,你甚至無法有一個很好自我形塑和了解自己的知識與框架。
以我自己來舉例,這個階段我花了兩年多的時間才算是慢慢形塑的稍微完整,因為我除了有畫畫能力的缺乏,更大的問題是心裏層面沒自信匱乏的問題。兩年多左右的時間,也就是大於我去念書的時間,因為我從英國插畫碩士畢業回來我仍然覺得自己投入的狀態沒有到被完全開發完畢,因為我前面在畫畫的時候蠻長時間都有所保留,我根本沒有打開完整的自己,我花非常多的時間在質疑自己與自己對話,因為我對自己走上畫畫這條路是很有疑慮的和沒自信,但我不是那麼確定自己到底為何那麼有熱情?我也深怕自己是為了逃避我原先的資訊工作而想跑去畫畫,所以我是茫然的與不肯定。但在英國學習時有被訓練到關於如何形塑一個人的獨立思考與自我積極的部分,甚至與我的教授們有很多的討論與對話,我才開始調整關於自己的思維狀態,建立自己能感受到自信與放開與玩樂的狀態,讓我能開始持續看見自己,在做練習時也不會一直陷入內耗,願意與很多我認為我很欣賞的同學們交流與討教,我學習如何從他們身上挖掘出我自己看不見得問題,直到我回到台灣還是持續在速寫與創作故事,目的只是想繼續深挖自己,甚至去參與很多的比賽與展出,有一天我突然發現我好像有比在英國時更進階了,是指心裡狀態上,我更明白自己對於畫畫熱情的召喚是我想用畫畫治癒自己和紀錄生活裡的事,讓我能夠有理由看見這個世界的美好與不美好,而活在當下,畫出我自己想要的人生路徑,所以我在這個階段是其實就是為了『滿足短暫的自我』,並且更清楚的釐清我自己對於畫畫帶給我的是什麼,以及我想用畫畫來做什麼。
所以有follow我的人,可能知道我在這個時間段做了多少速寫實驗和故事創作,我所畫出的風格也好、媒材也好、圖面內容也好,不能說是一個我很滿意的風格的終極點,但我可以說這個階段的我是相對完整的,第一我知道如何欣賞自己、如何檢視推動自己,我也知道我自己喜歡的畫法與創作表達大致是什麼。第二發現了很多自己不同的樣貌,我沒有想成為別人的渴望,也沒有想限縮自己在一個框架裡,我只想更深入的知道自己還有多少潛能。第三我想更加成長與看見自己發光蛻變的樣子,我到底是誰以及我喜歡畫畫的原因我能說得出口了。
第二種與第二階段:『滿足長久喜悅』為需求來尋找自己的插畫風格:
在第一階段我們對自己有一定的認識,大概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會用什麼,所以關於你是誰你有基本的概念了,那接下來就會進入到『你要用你會的來做什麼?』,就是把你所學會的與發現的應用出來。比如:你想用畫畫來記錄你的旅遊日常,所以你的應用是針對旅遊紀錄與抒發,可能是做成日記的形式放在網路上,也可能是做成實體的書。或是你喜歡創作不同的故事,主題是喜歡以生活小確幸來思考,你的應用可能是可以做成實體的繪本、網路小故事又或是做成youtube影片之類的,以此類推有很多類型的應用面。像在我的插畫課程裡,我有分享不同類型的插畫家他們的創作應用面,有些插畫家在第一階段做插畫風格探索時,就發現自己是一個實驗家,超愛把各種媒材組合再一起,然後把他們做成實驗紀錄的迷你小書,所以他的插畫風格就是廣泛的那群媒材的組合,顏色也不多,重點是放在組合很多有趣的形狀或用形狀來說故事,所以喜歡他的人就會是喜歡他的這樣的詮釋樣貌,而不是只是他的筆法的問題。還有一些插畫家在第一階段時發現自己喜歡畫一些很快樂的人與改編的童話故事,喜歡的媒材是以壓克力為主,但他的應用除了畫在紙上做單張的插畫,他還畫在陶器上,所以他的陶器與他的畫基本上是一體的,那這就是他的風格與應用。
只有當我們學會了基礎的技能與自我的形塑,我們才能在做延伸知道我們能應用什麼,而應用也要做很多的嘗試。那我自己在第一階段時要嘗試去報名很多的比賽,又有做很多的故事書,但其實我並不是很肯定我到底要做什麼樣的應用,因為我好像只會畫圖和畫故事書,所以我就想不然我來創造一些日常極短的小故事,不是什麼很複雜的內容,主題是從生活裡發現美的小片段,分享在社群裡,我的應用面只是想分享給我的追蹤者帶給他們笑容、溫暖與療癒,然後我突然發現我創作的能量是被看見的,也是被發揮的,是能更有效再打開自己的。這個不斷能給自己潛力打開的過程,其實是蠻爽的,因為你會發現你有無限的可能性,你能做的事情很多並且好玩,那這個是一生都探索不完的,你的熱情是在的,喜悅是可以被延續的,而不是好像我做一下下這個開心的感覺就沒了。所以要走到第二階段尋找自己插畫風格是為了『滿足長久的喜悅』時,你要尋找的是一個應用面去深耕,所以像我以前在念英國兒童繪本插畫,它的應用就是繪本,但其實繪本的應用面也很多,比如我可以做成動畫或是變成短篇的小故事,因為繪本本身的組成就是很多很多張的圖,所以我的故事短,主題內容如果也很簡單,那我就能畫很多類型的故事,甚至不同類型的小故事可以有不同的媒材表達,我就能有很多的發揮空間,那這樣我在分享時也會很有力量,而我的喜悅值也會被加深,想當然我就能持續去做這件事囉!
插畫不只是應在角色IP而已,所以我認為如果做畫畫你沒有一定基礎的『滿足自我』與『滿足喜悅』,你可能很快就會匱乏無比與疲憊不堪,因為你是一個因為你是一個完全不能獲取靈感的人,因為你是一個不能把你的感覺打開,並且放在適合你發揮你感覺的應用上的人。
所以這個階段的插畫風格的定義你會發現會在寬廣些,我們不會只定位在畫面而已,我們會定位在不同的應用可以有不同的展現,因為如果你夠了解你自己,並且你知道你擅長與有感什麼創作,基本上就換換媒材換應用,你的型不會完全消失變成另一個人。
延續前面我的例子,在我越畫越理解自己後,我對很多的東西也會越來越感興趣,以前我沒興趣的東西,都越來越有感了,我發現或許這些東西可以帶給他人治癒,或許也挺好玩的時候,我開始想我希望我的創作物能夠像一個色彩或一束光帶給他人生命的小亮點的這個角度,這帶我很大的動力來源來深根我這個階段想『滿足自我喜悅』的插畫風格的目,因為我對滿足自己算是已經可以了,我會需要更多滿足感,那就是分享。而這個階段其實到現在都還是如此,因為我覺得長久的喜悅是一份很有力量的動力來源,到死都可以不需要停止的一件事,與其說用恐懼推動自己前進,我認為對我來說用療癒自己與他人的出發點來觸發我可能會更能調動我的感受和我想探索自己的慾望。而在這個這個階段的插畫風格,我自己仍然持續在更深入的探索自己,也開始嘗試在更具體的應用上去選擇我喜歡的風格去表達,比如對於什麼樣的主題或是什麼樣的創作物會選擇不同的風格詮釋,如果是一個小孩的插畫刊物,我可能會選擇用拼貼與簡單的色彩畫面來詮釋。如果是講大人婚姻的故事,我可能會選擇用比較有情緒感氛圍的壓克力與複合媒材與色彩來詮釋,因為我想嘗試創作的方向是如何透過我來成就作品,並非我只能做一件事一種樣貌,而是不同的事我有不同的樣貌可以選,但都是我。並且其實可以看得出來,即使是不同的應用創作,創作手法不同,但因為創作詮釋的角度、畫面表達方式、型態都有類似的地方或是共同蛻變的地方,仍然會保有我這個人的靈魂在裡面,所以還是能看得出來是我的創作品。而原因是當第一個階段的我形塑的越完整,並且能力也更好了,可發揮的地方就越多,你的自我能做自己的範圍就越大,你也會更敢放入你自己,對自己的掌握度越彈性也會越有自信,那你的風格就不再只是紙上的這件事,而是你會發現你如何建塑你自己,你自然會如何呈現那個樣子在你所有的應用上。
第三種與第三階段:『工作或事業實現』為需求來尋找自己的插畫風格:
在我還沒有去英國前,我在思考插畫是什麼,也查了很多資料,就發現台灣很多插畫家和網路上都在說插畫家一定要有一個固定的插畫風格才能接到案子,所以我就帶著一定要找到一個自己插畫風格的需求去英國唸書。結果沒想到在英國唸書時我在課堂上問說:『我嘗試了很多媒材,但我似乎沒有屬於自己的風格。』,因為我也曾經疑惑過,我在探索自己插畫風格時,然後是為了『滿足自我』以及『滿足喜悅』,我有辦法用以自己為出發點的方式在『工作上實現』嗎?結果我的老師跟我說:『在我們科系裡沒有style這個字。』當時我沒有很懂是什麼意思,但後來我發現,如果我只追求一種風格,這可能會是一種制約,所以我不太懂為何有些人會討論你如果希望靠插畫維生,你只能有一個插畫風格的因果邏輯。因為如果講到『工作與事業實現面』,我們不會只追求一種插畫風格為目標來變現,而是會去思考不同型態與應用面的插畫家注重的擁有自己插畫風格的角度與面向是截然不同的,所以與其定位你的插畫風格,通常我們更會是定位我們的個人品牌形象,這樣你能夠變現的項目就會變廣,因為你定位的不是圖紙上的樣貌而已了,因為如果是這樣,基本上你個人品牌之下的創作物,包含圖、產品、服務,可能都會有一個大致的樣貌或一致性,但不鎖死,所以主要還是看你怎麼定位你的插畫家型態為主,比如我這類型的繪本插畫家就跟IP角色的插畫家在定位一定要擁有自己插畫風格的面向就完全不一樣了。
所以『工作或事業實現』的階段對我來說是有點同時並行於『滿足長久喜悅』的畫畫目的,因為第二階段時我看見了自己的可能性,也深度去挖掘過,同時也感受到很深層的看見自己與發揮自己的喜悅,我想把這份喜悅做到工作與事業的實現,所以我在初期鎖定我的工作範圍與內容,基本上也只是持續分享罷了,分享我第二階段的創作,我沒有特地去丟稿了,我也沒有接洽不是我屬性範圍的工作內容,因為我在第一階段已經知道我是誰、喜歡什麼,也在第二階段知道我可以應用什麼、我能發揮什麼,那第三階『工作與事業的實現』其實只是延續而已,同時我當然也會去觀察我所在的市場或我想去的市場需要什麼以及沒有什麼去調整我接洽的工作內容或選擇多分享屬於我能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所以可以說這個階段我的插畫風格是延續的,同時隨著我私下也還在持續做『滿足短暫的自我』的新的嘗試與應用,也持續分享,所以在我的『工作與事業的實現』上可能性同時也會越來越多。那這就是我自己在插畫與個人風格上的初期探索,找到自己方向與應用,一路到工作與自我實現的五年路途。
如果你也想知道或是也想開始嘗試你可以如何去執行這三階段的風格探索的目的需求,然後不知道如何開始,這裡我要工商我的插畫風格與提煉與定位方程式課程以及繪本故事力與創作路徑課程這兩個課程。插畫課比較像是在運行第一階段『滿足短暫自我』與第二階段『滿足長久喜悅』想探索自己插畫風格目的的需求,因為這是12週系統性的培訓課,前期會帶大家專注大量探索與發現自己具體的感覺在哪,去找到自己適合與喜歡可發揮的創作方式是什麼,然後後期就會帶大家做風格提煉與作品定位的創作,讓大家可以把前面所學的帶入實際的應用,去明白插畫到底是什麼?可以怎麼讓畫畫這件事實現在不同面向的創作品上。那繪本課比較像更深化的第二階段『滿足長久喜悅』的進階版本,那這個課是10週的課,主要是如果你在插畫課裡發現你自己對於故事型的創作、或你想要用圖來表達你自己的想法、又或是你想更加鍛鍊某一個插畫風格的完整創作你可以透過這個繪本課來更延伸自己的創作能力,當然你如果只是單純想做一個自己的故事書,也很歡迎參與這個課程。這兩個課程基本上都是新手課程,因為我主要就是開給沒有太多經驗的小白或是想要自我突破的人,而如果你也想在成為插畫家或是繪本創作者這條路上知道可以怎麼實現,也就是第三階段的『工作與事業的實現』來找到自己可運行的插畫風格目的的話,那前兩個課程內容其實也會帶入這方面的學習,包含會帶大家去認識不同的插畫家、藝術家、繪本插畫家他們是有什麼樣的插畫風格和他們做創作物的應用,以及他們是如何經營工作實現面的行銷、定位與執行,並且最後也會為課程參與的人舉辦成果展,主要是希望學生們有機會可以藉由一同舉辦展覽與或活動來實踐看看『工作與事業的實現』是可以怎麼運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