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創作迷航定位指南班培訓
用於開始(或突破)幾乎任何藝術至品牌定位行之有效公式(4 節課)
第2節課:創作風格定位困境
你沒有風格,還是風格沒有清晰?
創作已久但沒有明確風格的人,你可能有針對『創作風格定位』有關的以下三大點困惑:
三大困惑:一步步拆解
1.「風格」不是模仿某種畫風,而是你的視覺語言!
解析風格的本質,理解「個人風格」不是照搬別人的畫法,而是源自於個人的視覺偏好與情感表達方式。
2.風格養成的三大要素:主題+技法+情感投射
不同插畫家、藝術家如何透過這三大要素形成獨特風格。
3.實戰分析:用作品找出你的風格雛形
從過往作品中找出共通特質,初步建立自己的風格線索。
釐清:以下是在創作上的定位不明所造成的困惑說明?
1.「風格」不是模仿某種畫風,而是你的視覺語言!
很多人以為**「有風格」=「畫得像某位知名藝術家」,於是努力模仿某種畫風,卻發現自己無法真正融入其中,或者畫一陣子後仍然覺得自己「不像自己」。這是因為風格的本質不是「模仿某種技法」,而是「你的視覺語言」**——也就是你的獨特審美、主題偏好、情感表達方式的總和。
5 個舉例來佐證
1.梵谷 vs. 高更:同是後印象派,為何風格完全不同?
*梵谷的畫風以渦旋筆觸、強烈色彩表達情感(如《星夜》),而高更則偏向扁平化的構圖、厚重色塊(如《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往何處去?》)。
*兩人都用大膽色彩,卻因個性、視覺習慣、內心想法不同,呈現完全不同的風格。
2.村上隆 vs. 奈良美智:同樣受動漫影響,為何風格迥異?
*村上隆的「超扁平」風格受日本動漫文化影響,作品色彩鮮艷且帶有商業感(如《DOB君》)。
*奈良美智的角色雖然也像卡通,但眼神多帶情緒,畫面有濃厚的孤獨感(如《夜晚漫長》)。
*即使相似的文化背景,也因個人視覺語言的不同,而形成鮮明風格。
3.莫內 vs. 雷諾瓦:同是印象派畫家,但「視覺語言」不同
*莫內專注於光影變化,作品如《睡蓮》系列幾乎沒有清晰線條,整體氛圍柔和。
*雷諾瓦則喜歡描繪人物,筆觸比莫內更細緻,色彩層次感更強(如《紅磨坊的舞會》)。
*兩人都用印象派手法,但對光影、色彩的處理方式不同,決定了風格的差異。
4.米開朗基羅 vs. 達文西:同是文藝復興巨匠,風格為何不同?
*米開朗基羅的作品充滿肌肉張力,如《創世紀》中的亞當手指,強調動態與戲劇張力。
*達文西的作品更偏柔和、寫實,如《蒙娜麗莎》的光影過渡細膩,呈現神秘感。
*即使技術高超,個人偏好的視覺語言,決定了藝術風格的不同。
5.當代插畫師 Ruan Jia vs. Loish:同樣畫人物,為何差異這麼大?
*Ruan Jia 的作品色彩層次豐富,細節精緻,畫風偏向奇幻寫實。
*Loish 則運用柔和筆刷,強調線條流暢與夢幻感,畫風介於寫實與動漫之間。
*兩人都畫女性角色,但因為用色、筆觸、視覺語言不同,風格有明顯區別。
總結:風格不是「模仿」來的,而是你的「審美習慣+內在表達方式」的總合!
2. 風格養成的三大要素:主題+技法+情感投射
很多創作者以為風格只和「技法」有關,但事實上,風格是**「主題+技法+情感投射」的結合**。這三者決定了你的作品是否能夠真正代表你自己。
5 個舉例來佐證
1.提姆·波頓(Tim Burton):主題+哥德式技法+怪誕情感
*他的動畫角色多是蒼白臉龐、大眼睛、細長四肢(技法),充滿怪誕童話感(情感),經常講述孤獨、黑暗但溫暖的故事(主題)。
*即使不署名,也能一眼認出是他的作品。
2.草間彌生:重複點點(技法)+強迫症與童年創傷(情感)+無限宇宙(主題)
*她的點點藝術來自於童年視覺幻覺,主題關於無限與自我消融,技法是重複性的點點圖案。
*這三者結合,讓她的風格高度辨識。
3.莫奈:光影變化(技法)+自然與寧靜(情感)+風景(主題)
*莫奈對光影的細緻捕捉,呈現出平和寧靜的氛圍,他的作品幾乎都是戶外景色。
*技法、情感、主題的結合,讓他的風格獨樹一幟。
4.羅傑·狄恩(Roger Dean):奇幻建築(技法)+夢幻世界(情感)+超現實風景(主題)
*他的作品以超現實建築、漂浮山丘、神秘氛圍著稱,影響了《阿凡達》的視覺設計。
*他的風格來自於三大元素的結合,而非單純的畫技。
5.安迪·沃荷(Andy Warhol):印刷色塊(技法)+消費文化(主題)+反映流行時代(情感)
*他的風格來自於商業印刷的靈感,主題關於名人文化與商品化,帶有批判又崇拜的情感。
*他的風格不是技法決定的,而是主題與情感的綜合表達。
總結:你的風格不只是技法,而是「技法+主題+情感」共同塑造的結果!
3.實戰分析:用作品找出你的風格雛形
挑選過往作品,找出共通點(色彩、筆觸、情感氛圍)
這一步的關鍵:
- 不要只看「技術好壞」,而是找自己自然流露的特質。
- 觀察自己的作品,找出哪些元素經常出現(色彩、筆觸、構圖方式、主題、氛圍)。
- 這些共通點,就是你的「風格基因」。
3 個案例
案例 1:小雲(插畫師) 過往作品特點:
*色彩總是帶有柔和的粉色調
*筆觸喜歡圓潤、柔軟的線條
*情感氛圍常常是療癒、溫暖的
風格雛形線索: 小雲發現,自己不管畫什麼,都會無意識地用粉色系,筆觸也偏向圓滑、溫暖的感覺,這表示她的風格可能與「療癒感」有關。
案例 2:阿偉(概念設計師) 過往作品特點:
*喜歡高對比的光影,像是電影場景
*筆觸偏向粗獷、帶點筆刷質感
*畫面常常有強烈的敘事性,帶點神秘或奇幻感
風格雛形線索: 阿偉發現,自己無論畫什麼主題,總是無意識地運用強烈光影對比與粗獷筆觸,這代表他的視覺語言可能是「戲劇感+奇幻氛圍」。
案例 3:小安(兒童繪本創作者) 過往作品特點:
*色彩鮮明、明亮,幾乎不使用黑色
*線條帶點手繪感,不是完全平滑的數位線條
*構圖偏向可愛、輕鬆的氛圍,常有擬人化的動物角色
風格雛形線索: 小安發現,自己的作品不管畫什麼,都帶有活潑明亮的特質,並且喜歡手繪筆觸,這表示她的風格可能是「童趣+手繪感」。
整理你最喜歡的參考藝術家,分析共通點
這一步的關鍵:
- 找出你最欣賞的 3~5 位藝術家
- 分析他們的作品有什麼共通點(色彩、構圖、筆觸、主題等)
- 如果你喜歡的藝術家有相似之處,這些特點很可能也吸引你!
3 個案例
案例 1:小雲(療癒系插畫師) 最喜歡的藝術家:
*Lisa Aisato(溫暖的顏色與柔和光影)
*Loish(圓潤筆觸與夢幻感)
*Jimmy Liao 幾米(療癒與故事感)
分析結果: 小雲發現,她喜歡的藝術家都有「柔和的色彩、療癒氛圍、圓潤線條」,這些元素可能也是她的潛在風格。
案例 2:阿偉(概念設計師) 最喜歡的藝術家:
*Craig Mullins(強烈光影與筆觸感)
*H.R. Giger(黑暗與奇幻元素)
*Simon Stålenhag(科幻與懷舊氛圍)
分析結果: 阿偉發現,自己喜歡的藝術家都有「強烈光影+奇幻與神秘感」,這可能也是他想要發展的風格方向。
案例 3:小安(兒童繪本創作者) 最喜歡的藝術家:
*Beatrice Alemagna(手繪質感與童趣)
*Quentin Blake(輕鬆自由的線條)
*Oliver Jeffers(簡約但有故事感的角色)
分析結果: 小安發現,自己喜歡的藝術家都有「自由筆觸+輕鬆童趣感」,這可能是她的風格雛形。
問自己:「畫這些作品時,我最享受的部分是什麼?」
這一步的目的是找出你真正熱愛的部分,因為這才是你風格的核心!
3 個問題可以幫助你:
*我在畫圖時,哪個步驟最讓我感到快樂?(配色?線條?構圖?)
*我最喜歡畫的主題是什麼?(人物?風景?科幻?)
*如果沒有任何限制,我會畫什麼?
嘗試用 3 個關鍵字總結自己的風格雛形
這一步可以幫助你具體描述自己的風格,讓你更容易有意識地發展自己的視覺語言。
3 個案例:
*小雲(療癒系插畫師) 關鍵字: 溫暖、柔和、夢幻
*阿偉(概念設計師) 關鍵字: 強烈光影、奇幻、戲劇感
*小安(兒童繪本創作者) 關鍵字: 童趣、手繪感、明亮
透過「減法」,剔除不適合自己的元素,讓風格更精練
這一步的目的是幫助你刪掉不適合自己的東西,讓風格更純粹。
3 個案例:
*小雲發現自己不太喜歡冷色調,所以決定減少藍色和灰色的使用。
*阿偉發現自己不喜歡太細緻的刻畫,所以決定用更粗獷的筆觸來強化風格。
*小安發現自己不太適合超寫實風格,所以決定避免太複雜的光影渲染。
總結
這 5 個步驟能幫助你更清楚地找出你的風格雛形,並透過有意識的選擇來強化你的視覺語言。
第2節課作業
這裡是我給予大家的作業,若你想獲得這節課的一些練習回饋或你想分享一下你的想法,歡迎你把它寄給我:
1. 說說你創作的三大要素:主題+技法+情感投射?
2. 找出你創作的風格雛形?
作業請寄至michelledingart@gmail.com,信件標題“藝術創作迷航指南班 - 第2節課作業”。
(通常我會在1-2天內回覆,若沒有收到回覆,建議可以查看垃圾郵件或是只是剛好我在忙會晚些時候回覆你!)
2020 - 2025 藝術創作迷航定位指南培訓. All rights Reserved | Michelle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