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創作迷航定位指南班培訓
用於開始(或突破)幾乎任何藝術至品牌定位行之有效公式(4 節課)
第1節課:創作定位困境
藝術創作迷茫的核心根源:為什麼你不知道該創作什麼?
如果你是0基礎新手,又或是畫了很多,但找不到方向的人,你可能有針對『創作定位』有關的以下三大點困惑:
三大困惑:一步步拆解
1.「靈感缺乏」其實是表象,真正的問題是「內在定位不明」
很多人以為自己沒有靈感、沒有才華,但其實是沒有釐清自己的內在動機與興趣方向
2.從「興趣」到「天賦」,找到你的藝術創作原點
幫助學員透過簡單問題篩選,找到自己最感興趣、最容易進入創作心流的主題或媒材。
3.拆解「創作方向」的四大要素,找到你的關鍵字
風格、主題、媒材、情感表達——透過案例分析,讓學員具體找到自己的創作起點。
釐清:以下是在創作上的定位不明所造成的困惑說明?
1.「靈感缺乏」其實是表象,真正的問題是「內在定位不明」
許多人認為自己沒有靈感、不知道該畫什麼,甚至懷疑自己沒有創作的天賦。但實際上,這種「靈感枯竭」往往不是因為缺乏想法,而是因為內在定位不明,導致創作方向模糊,無法確定自己真正想表達的內容。你可以確定你的問題到底是什麼?
舉例 1
畫了很多,但不知道自己想說什麼某位插畫新手經常嘗試各種風格,今天畫動漫角色,明天臨摹古典油畫,後天又畫極簡設計,但始終覺得自己「沒有特色」。這種情況並非技術問題,而是因為他還沒有釐清自己內心最想表達的情感與價值。當創作沒有核心理念時,靈感就會顯得零散、不成體系,讓人產生無從下手的感覺。
舉例 2
靈感來了,但創不出來有些人靈感很多,看到什麼都想畫,甚至會隨手記下想法。但當你真正開始創作時,卻不知道該怎麼轉化這些想法成為一件完整的作品。這是因為內在定位不明,導致靈感無法被組織成系統性的創作方向,最後變成無法執行的空想。
舉例 3
害怕選錯方向,遲遲不敢開始有些創作者覺得:「我要找到最正確的方向才能開始」,於是陷入長時間的猶豫,最後乾脆什麼都不做。這種對「正確答案」的執著,其實是一種內在迷失,因為創作本來就是一種不斷探索的過程。當我們沒有清楚自己的價值觀、想傳遞的訊息,就會害怕選錯,導致遲遲無法開始。
舉例 4
創作時總是模仿他人,卻無法發展出個人特色。如果你在社群上追蹤了很多創作者,每次看到別人的風格好像很受歡迎,就會嘗試臨摹或模仿,結果畫了一陣子後又覺得這不是自己想做的,導致你的創作方向反覆變換,始終沒有穩定的風格。這其實不是「缺乏靈感」,而是因為沒有釐清自己真正的創作核心,所以總是在外界的影響下改變方向。
舉例 5
靈感太多但無法聚焦,導致創作卡住你有很多想畫的東西,靈感筆記本裡記滿了各種點子,但每次要開始創作時卻遲遲無法決定該畫哪一個。這是因為你的「內在定位」尚未清楚,導致靈感雖然豐富,卻沒有統一的主題與核心價值,讓創作變得無法執行。當創作者沒有明確的方向時,反而容易因為選擇太多而無法行動。
『創作的定位』清明對於藝術創作者來說是非常重要起點,但我們之所以畏手畏腳的不知道如何開始又或是一直胡亂的嘗試你會發現怎麼試都無法成行,原因是你不知道你要試的目標與落點到底是什麼?因為你在形塑個人品牌與個人自我定位間不清楚到底該定位什麼指標,因而你只是在找感覺,但感覺在品牌與自我釐清間是有很多的課題分離的落點,我們要如何在自我認同與對外品牌形象間找到平衡與取捨,這是需要專注在明確的落點指標的探索與釐清,這包含著:
1. 缺乏自我認識的核心
許多人在創作時,並未深入了解自己的核心驅動力、價值、影響力、天賦、興趣或專長。他們可能不確定自己擅長什麼或想表達什麼,這使得他們的創作缺乏明確的方向。對自己的定位不清楚,結果可能會創作出風格混亂的內容,無法有效吸引受眾。很多人甚至連『核心驅動力、價值、影響力、天賦、興趣或專長』的意思都分不太清楚,對於名詞與自我的理解完全是模糊且從他人口中獲得,因而你對自己的肯定度的認識是不穩定與不肯定,當然你對自我認同的意識與自信心也是模糊的。
2. 一味想要迎合市場需求
有些創作者希望吸引更多人關注,便開始迎合大眾市場的趨勢或潮流。他們可能會在內容中加入許多不屬於自己的元素,試圖抓住每一個潛在觀眾,最終造成品牌形象模糊不清。這樣的「全方位迎合」反而使得內容顯得缺乏個性,無法建立獨特的品牌。你看別人這樣做有很高的迴響與影響力,你認爲那是好的市場,但那不一定是你的市場。另外,『你喜歡的創作樣貌』與『能否在你手中成功與運作』這完全是兩件事,或許往往跟你擅於的不一定是一樣的,這也是需要從天賦與自我認識先開始釐清,因為很多時候我們被長久洗腦成『我們以為那樣會成功,所以我也要那樣做』又或是『我喜歡他那樣,而他這樣做也才會成功,所以我也要』的想法說服自己,但事實時,在定位市場時我們常會把自尊、自我、與自我價值綑綁在裡面,以至於我們無法中立的帶出我們要的創作影影響力,也就是市場位置,所以會造成很多的創作思路受制於你自己假想的市場,但那或許也並非你真正的市場,因而我們要先完全的誠實面對內在自我的部分,也要完全理解何謂市場的部分,並在兩者間找到點對點的連結口。
3. 害怕選擇太狹窄
創作者有時會害怕過於專注於某個領域或主題,擔心這樣會限制他們的受眾群體或創作空間。因此,他們可能會嘗試涉及各種不同的領域或話題,希望能吸引更多不同的觀眾。這樣做往往使品牌變得過於分散,難以確立一個明確的定位。這樣的心態往往來自於你不同確定與經驗過你的創作能否帶給他人影響力的心態與匱乏,也可能你對於市場的研習不夠深,所以你無法把你自己放在對的路上或是市場需求的角度上。很多創作者其實不太懂市場,因為創作者往往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這點沒問題,但如果你想往外延伸至影響力到市場去,你要做的事你要學習如何也站在反面的對象上去思考他們的角度,他們會因為你的作品獲得什麼樣的價值、收穫,你才會真正的發展一個又一個穩定的對的創作線,而非一個又一個風箏線,搖擺不定,以為多就是好,但事實是你自己的定位可能也認知不深,而市場的定位你可能也認知不深。
4. 過度自我懷疑
自我懷疑是許多創作者的共同挑戰。他們擔心自己選擇的方向或主題不夠吸引人,或怕自己的作品不夠優秀。因此,他們可能會不斷改變創作的方向,甚至放棄原來的定位,這樣的猶豫不決導致了創作的定位不清晰。同3,自我懷疑往往是因為你對自己的挖掘與向內探索的不夠深度,也往往常常用錯誤的假想來設定市場的情境,而未真正的去實驗與經歷,很多時候全部都只是假想與假象,即時在別人的成功經驗裡,在你的世界你也不一定是真實的,需要真正在你手中去做過與實驗過與驗證過才能成為你真實的經驗,自我懷疑過多時可以轉換你的目標 『一定要成功』為『累積經驗』!
5. 缺乏長期規劃
有些創作者可能在開始時並沒有明確的規劃,只是根據當下的靈感或情緒進行創作。這樣的創作往往缺乏系統性或可延續性,當時間一長,創作者可能會發現自己在「內容迷宮」中迷失,無法確定自己應該往哪個方向發展。這樣的創作方式可以作為日常創作的狀態與方向,並且我也是支持這是需要有的創作過程,但如果你要發展與沿襲成個人明確的創作定位,或是到後期的個人品牌,那麼,你需要統整與系統化你『經驗靈感的模式』,把這個方式真正落實,因為維持或能夠感知靈感的方式,每個人都有很細微的不同,你需要知道自己最近為何沒靈感,以及你要知道你在什麼樣的狀態下與方式下能感知到靈感,並且運作成一種習慣,不能只是依靠機運狀態的靈感模式,而是你要行成一套你靈感運作的流程,而一個人可以有同時很多種,因為不同情境、狀態可能有不同創作靈感的模式,這樣我們才有機會去建立長期的創作心態與習慣。
6. 過於受外界影響
社交媒體、同行競爭、外部趨勢等因素也可能讓創作者不自覺地偏離自己的核心定位。當看到其他成功的創作者取得成就,某些人可能會嘗試模仿他們的風格或內容,這樣反而會讓自己的創作失去原本的特色。就如同你看到別人穿著某些衣服好像很好看,你模仿穿,但發現其實不合你的身材比例的問題一樣,你可以是別人的成功模式,但不要過於固守一個概念叫做這樣才會成功,而是要看見為何人家能成功,因為核心並不只是成功方法,而是『這個人的天賦+成功方法+他的靈感創作模式』才有可能成行,所以在形塑創作定位時你可以同時可以觀察與研究對方的天賦與靈感模式是什麼,進而判斷自己是否也能成行,就如同我說,你喜歡的以及你認為能成功的,不一定適合你。簡單舉例,一個人能每天構思不同主題的創作,配圖配字又配音樂與影片,但你行嗎?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能長期運行最簡單的方式!
7. 對目標受眾不夠了解
如果創作者沒有清楚定義他們的目標受眾,或者不了解這些受眾的需求與喜好,他們的創作就很容易缺乏針對性。這樣的創作往往無法與受眾產生強烈的共鳴,品牌形象自然就會顯得模糊不清。理解受眾這個角度就是理解市場的意思,其實就很像交往中的情侶一樣,你們總要彼此理解彼此的點、喜好、不喜好等等的,你們的關係才能互相給予彼此的需求,因而發展更有連結度的關係,所以你可以在研究市場時以這樣的角度去思考,我需要什麼、對方又需要什麼,我可以怎麼給。
創作定位不清晰往往會影響到創作者的成長和品牌發展。如果能夠釐清自己內在定位的內容,『想要傳達的訊息、明確的目標受眾,以及創作的核心價值』,將有助於提升創作的深度和吸引力,也能建立更具辨識度的個人品牌,那麼你知道你自己的內在定位是什麼嗎?
2. 從「興趣」到「天賦」,找到你的藝術創作原點
許多人會說「我對很多東西都有興趣」,但「興趣」不等於「適合長期投入的創作方向」。真正的創作原點,通常是結合興趣與天賦的交集,並且能讓你持續創作而不感到倦怠。
舉例 1
興趣多,但沒有創作動力小A喜歡動漫、科幻、旅行、電影、美食,但當她試著畫漫畫時,卻覺得畫不出來,過程很煎熬。後來,她發現自己對「角色設計」最感興趣,而且畫角色草圖時最容易進入心流狀態。這讓她意識到,比起完整畫漫畫,她其實更適合發展角色概念設計這個方向。
舉例 2
從日常習慣發掘天賦有些人認為自己沒有天賦,但如果回顧童年或日常習慣,會發現自己一直對某些東西特別敏感。比如,小B從小就喜歡觀察光影變化,拍照時總是特別注意構圖,這種對視覺平衡的敏感度,可能就是她的視覺敘事能力天賦,適合發展成攝影或插畫風格設計。
舉例 3
當你不做某件事時,會感到不自在如果你連續幾天沒畫畫,內心會覺得不安嗎?這種「內在驅動力」是尋找天賦的重要線索。小C發現,當她情緒低落時,最想做的事情是寫詩和畫圖,這讓她理解到她的創作原點來自於「情感抒發」,而不是純粹的視覺表達,所以她選擇發展「帶有詩意的插畫風格」。
舉例 4
曾經的「興趣」可能隱藏著創作方向小I小時候非常喜歡收集小物品,例如瓶蓋、乾燥花、票根等,但長大後卻覺得這些興趣與創作無關。直到有一天,她嘗試用這些收集品拼貼成畫,才發現自己其實擅長透過組合現有物品來表達故事。這讓她找到屬於自己的創作方式——拼貼與混合媒材藝術。
舉例 5
從「讓你容易忘記時間的事情」找到創作核心小J發現自己對很多東西都感興趣,但有一天她回想,當她在設計角色服裝時,會不自覺地專注好幾個小時,甚至忘記吃飯。這讓她意識到,自己的真正天賦並不是一般的插畫創作,而是服裝設計與角色造型。這種「進入心流」的體驗,就是找到適合自己的創作方向的重要線索。
興趣與驅動力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這兩者對於確立創作定位至關重要。理解它們的關係有助於你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創作方向,進而建立獨特且具吸引力的個人品牌。
1. 興趣是創作的基礎
興趣是你對某些事物的自然好奇與熱愛。當你對某個主題或領域有深厚的興趣時,你會願意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和創意去探索與發展。興趣可以讓創作過程變得更加愉悅且有動力,並且有助於你在困難時保持堅持。創作定位通常源於你對某些領域的興趣。比如,你對藝術和治療的興趣可以成為你個人品牌的核心,讓你創作出有療癒感的藝術內容。
2. 驅動力是實現目標的動力
驅動力是推動你前進的內在力量,通常來自於你對某個目標的渴望。它不僅來自於對某事物的興趣,還可能來自於你想要達成的成就或改變。例如,你希望幫助別人了解情緒管理,或者啟發他們發掘自己的藝術天賦。這樣的驅動力可以幫助你在創作過程中保持持久的動力和耐心。當你明確自己的驅動力後,這可以幫助你聚焦於某個具體的領域或問題,讓你的創作不僅僅是表達興趣,而是有深刻的目的性。這樣,你的定位不僅有趣,還能夠具體解決觀眾的需求,從而增強你的品牌影響力。
3. 興趣和驅動力幫助確立定位的具體方式
a.了解你的核心價值:
思考你的興趣和驅動力背後的核心價值是什麼。比如,對某些領域(如藝術治療、情緒表達等)的興趣,是否源自於你希望幫助他人找到自我、療癒 創傷或發掘潛能的驅動力?這些核心價值可以幫助你確定你的創作定位,讓你的作品有一個穩固的基礎。
b. 精確鎖定目標觀眾:
當你的興趣與驅動力清晰後,你可以更容易理解自己想要影響的人群。例如,如果你對兒童教育有強烈興趣,並且你的驅動力是幫助孩子們發展創造力,這將引導你將內容和品牌定位於針對父母、教育者以及需要啟發孩子潛能的受眾。
c. 選擇可持續發展的主題:
興趣通常是短期的,但驅動力更具長期性。當你根據你的驅動力選擇創作主題時,這能確保你的內容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失去動力。選擇一個可以讓你長期投入並持續發展的領域,會讓你在創作過程中感到更有意義。
d. 從興趣到行動:
興趣和驅動力的結合不僅是對創作的熱情,更是推動你將想法付諸實行的力量。當你確定了你的創作定位,你會發現自己能夠專注並有效地發揮創意,保持創作的連貫性和專業性,讓你的作品在市場中脫穎而出。
4. 實際步驟:如何從興趣與驅動力確立創作定位
a. 自我探索: 列出你真正感興趣的領域或話題,並思考這些領域背後激發你動力的原因。這些原因通常反映了你內心的驅動力。
b. 設定目標: 思考你希望通過創作達到什麼目標(例如,教育、治療、啟發等),並確保這些目標與你的興趣和驅動力相符合。
c.受眾分析: 確定你希望吸引的受眾群體,他們的需求與痛點是什麼。了解這點有助於你在創作過程中找到更多靈感,也能幫助你聚焦於特定市場。
d.細化創作風格與內容: 根據你的興趣與驅動力選擇創作的形式和內容,確保它們能夠長期持續並且符合你的目標。
5. 反思與調整
在創作過程中,不斷反思你的興趣和驅動力。隨著時間的推移,你的定位可能會有所調整,這是正常的。保持靈活,隨時調整你的創作方向,使其與你的目標和動力一致。
興趣能幫助你找到創作的起點,而驅動力則是支撐你長期堅持創作的力量。兩者的結合能幫助你確立一個有深度、有價值且具持久性的創作定位,進而發展出一個獨具特色的個人品牌。你有發現自己目前的創作驅動力是什麼嗎?
3. 拆解「創作方向」的四大要素,找到你的關鍵字
當創作迷惘時,可以從四大要素來篩選出自己的方向:① 風格(Style)—你喜歡怎樣的視覺表現?② 主題(Theme)—你最關心的故事或議題是什麼?③ 媒材(Medium)—你最習慣或最享受的創作方式?④ 情感表達(Emotion)—你希望作品帶給觀者什麼感受?
舉例 1
風格找不到?從你的審美偏好出發小D總覺得自己畫的東西「沒有風格」,但當她回顧自己的靈感收藏夾時,發現自己一直都很喜歡色彩強烈的表現主義作品。這表示,她的審美趨勢已經有跡可循,接下來只需要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筆觸與用色習慣,就能慢慢找到自己的風格。
舉例 2
主題不明確?找出你最愛的故事如果你不知道該畫什麼,不妨問自己:「我喜歡的電影、書籍、動畫,都有什麼共通點?」小E發現自己最喜歡的故事幾乎都是關於「個人成長與突破內在困境」,這讓她意識到,她的創作方向應該是探索「個人成長」這個主題,而不是單純畫可愛的東西。
舉例 3
媒材不確定?從「最享受的創作方式」開始小F一直猶豫要選水彩、數位插畫還是壓克力畫,結果她發現,每次用水彩時都感到特別放鬆,畫數位插畫時則容易焦慮。這讓她決定專注於水彩,並發展出融合水彩與手寫字的個人風格,這也讓她的作品更有辨識度。
舉例 4
不確定風格?從「自己喜歡的藝術家」找線索小K一直覺得自己的畫風沒有特色,於是她回顧自己收藏的作品,發現她特別喜歡手繪質感的水彩與柔和的筆觸,這才發現自己內心其實偏好溫暖自然的風格,而不是數位冷調的設計感。透過分析自己喜歡的藝術家,她找到自己真正的風格方向。
舉例 5
不知道該畫什麼?從「想傳遞的訊息」開始小L發現自己對很多主題都有興趣,但她靜下心來問自己:「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帶給別人什麼?」她發現自己最希望透過作品讓人感到療癒與溫暖,這讓她決定專注於情感表達,以細膩的故事性插畫作為創作方向。這種由「想傳遞的訊息」來確定創作主題的方法,能幫助許多迷茫的創作者找到核心價值。
總結
如果你不知道該創作什麼,與其「等靈感來」,不如從「內在定位」開始釐清:
1.缺乏靈感 ≠ 沒有才華,而是內在定位不明
2.從興趣到天賦,找到你的創作原點
3.透過風格、主題、媒材、情感表達,找到創作關鍵字
透過這些分析,你可以更清楚自己真正適合的創作方向,避免盲目跟風或停滯不前唷!
第1節課作業
這裡是我給予大家的作業,若你想獲得這節課的一些練習回饋或你想分享一下你的想法,歡迎你把它寄給我:
1. 你的創作內在定位是?
2. 你的創作驅動力是?
3. 你的創作方向是?
作業請寄至michelledingart@gmail.com,信件標題“藝術創作迷航指南班 - 第1節課作業”。
(通常我會在1-2天內回覆,若沒有收到回覆,建議可以查看垃圾郵件或是只是剛好我在忙會晚些時候回覆你!)
2020 - 2025 藝術創作迷航定位指南培訓. All rights Reserved | MichelleDing